首页> 中文学位 >窄带成像技术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6h】

窄带成像技术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儿童食物过敏与过敏性结肠炎

1.2 过敏性结肠炎的诊断方法进展

1.3 过敏性结肠炎的治疗现状

1.4 NBI的应用现状

1.5 NBI与AC诊治相结合的方法与目的

1.6 本研究的突破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评价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实验室检查结果

3.4 电子结肠镜检查

3.5 组织病理学表现

3.6 窄带成像与白光内镜下活检情况对比

3.7 NBI与传统结肠镜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

3.8应用NBI内镜观察过敏性结肠炎治疗前后内镜下变化。

4 讨论

4.1 儿童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4.2儿童AC的诊断方法进展

4.3 儿童AC在NBI内镜下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

4.4 NBI应用于儿童AC诊治的优势

4.5NBI对儿童过敏性结肠炎的诊疗意义

4.6 NBI内镜的操作及内镜指导下结肠灌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NBI)技术对儿童过敏性结肠炎(Allergic Colitis,AC)肠道粘膜的微细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探索 NBI内镜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儿童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为该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分别在传统白光内镜和NBI模式下对60例年龄在1月至2岁之间的AC患儿的结直肠粘膜进行内镜观察、诊断,在两种模式下分别进行活检,以内镜引导下活检的组织病理学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对比 NBI与传统白光内镜诊断过敏性结肠炎的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并利用 NBI评价内镜指导下的结肠灌洗在A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AC儿童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白光内镜、窄带成像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情况。
  结果:
  (1)AC在 NBI下表现为61.7%患儿表现为局部粘膜水肿,周围存在充血晕,微血管可见,48.3%患儿表现为多发性小淋巴结节,35.0%患儿表现为血管减少,浅表糜烂,水肿粘膜中央呈黑点样糜烂,11.7%患儿表现为粘膜中央缺损凹陷,呈针帽样溃疡,表面渗出,部分融合呈点片状溃疡。其中1.7%粘膜表现正常。窄带成像下粘膜病变的检出率(98.3%)高于白光内镜(8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NBI内镜下靶向活检结果为:<6个/HP8例(6.7%),6~20个/HP98例(81.7%),>20个/HP14例(11.6%),可见ESO成片或成团。活检结果窄带成像下的靶向活检病理提示 EOS>6个/HP明显高于白光下活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便血组46例AC疑似病例行内镜及病理检查,传统白光内镜诊断过敏性结肠炎的准确率为65.2%,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60%,而在NBI内镜下诊断过敏性结肠炎的准确率为91.3%,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0%,白光内镜诊断过敏性结肠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低于NBI内镜(P<0.05)。
  (4)利用NBI内镜对AC患儿不同治疗方案后内镜下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1、2周的治疗后组别间相互进行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更换配方奶粉联合结肠灌洗可减轻早期肠道症状,明显缩短病程,减轻肠道炎症表现。
  结论:窄带成像技术对儿童A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回避饮食疗法及抗过敏奶粉治疗是目前儿童AC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肠灌洗技术也可用于AC的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绝大多数AC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个别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或者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等表现。AC的诊断需综合回避试验,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结果以防止过度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