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准入制度与盈余管理——新三板与A股市场的比较研究
【6h】

准入制度与盈余管理——新三板与A股市场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答辩决议书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框架

1.3研究创新性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盈余管理动机

2.2 IPO盈余管理

2.3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第三章 制度背景

3.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情况

3.2准入制度对比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研究假说

4.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盈余管理的计量

4.4研究模型建立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5.2相关性分析

5.3回归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主要结论与启示

6.2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2006年-2015年在A股市场上市的IPO企业和2012年-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为样本,以总应计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计量指标,考察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准入制度与企业上市或挂牌前的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不同市场之间上市前盈余管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主板与中小板准入制度完全一致,其上市前盈余管理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创业板发行条件与主板略有不同,其发审委与主板发审委相互独立,整体实质性审查把关不如主板严格,导致创业板IPO公司上市前盈余管理程度大于主板。新三板市场独立于A股市场的监管体系之外,其挂牌前无需经过证监会的实质性审查,且信息披露要求与监管处罚等方面均大幅宽松于A股市场,给了企业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因此新三板企业在挂牌前的盈余管理程度大于创业板。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上市财务指标要求对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仅存在于中小板少数IPO企业,且具有诱导作用的指标是营业收入而非净利润。准入制度中的审核程序、信息披露和监管处罚等限制性制度的差异才是导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前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