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鲢中国本土群体与欧美移居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6h】

鲢中国本土群体与欧美移居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上海海洋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引言

第一章 鲢中国本土群体与欧美移居群体遗传差异的线粒体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鲢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及中国本土群体与欧美移居群体遗传差异的微卫星分析

第一节 磁珠富集法开发鲢微卫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鲢中国本土群体与欧美移居群体遗传差异的微卫星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文献综述 鲢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鲢中国本土群体与欧美移居群体遗传差异的线粒体序列分析
   鲢是中国本土鱼类,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已经被引进到八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并已在一些大型河流中建群。但是目前对鲢本土群体与移居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采集了国内(长江,珠江和黑龙江)和国外(美国密西西比河和匈牙利多瑙河)的鲢241个样本。通过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单倍型72个。其中2-4个群体共享单倍型8个,未发现五个群体共享的单倍型。所有的共享单倍型都是长江群体与其他群体共享,因此推测鲢源于长江水系。国外移居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低于本土群体,可能是奠基者效应。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美国群体与其他群体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更接近长江群体和黑龙江群体,多瑙河群体则与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更接近。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本土群体与移居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尽管引进的群体数量很小,但是移居群体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变异:对鲢进化演变的观察启示,当鱼类被引入环境大不相同的新水域时所遭受的强大压力,可能会加速进化的遗传分化率。
   二、鲢中国本土群体与欧美移居群体遗传差异的微卫星分析
   采用磁珠富集法开发鲢微卫星,共测序阳性克隆77个,46个序列中含有微卫星,富集效率达到59.74%。共得到微卫星序列73个,其中重复数大于10的有57个,占78.08%,重复数大多在18左右:完美形的有31个,占42.4%。设计合成引物28对,通过检测,有20对引物可以扩增出条带,有多态性的有15对。采用1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国本土群体(长江、珠江和黑龙江群体)和国外移居群体(美国密西西比河和匈牙利多瑙河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并统计了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距离、遗传分化指数等遗传参数。同时。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NJ聚类图。结果显示:在鲢的14个国内采样外群体中,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2.47~5.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化范围为2.47~3.4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088~0.50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664~0.660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30~0.605,表明14个群体为中度多态,而国内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群体。通过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比较显示:群体间成对FST值范围为0.0293~0.1109,各群体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遗传分化。珠江群体与各群体的遗传距离均较大(0.1214~0.1540),长江群体与美国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482。多瑙河群体与长江群体和黑龙江群体遗传距离较小(平均0.0827)。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