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斑节对虾饲料鱼粉替代研究及商品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6h】

斑节对虾饲料鱼粉替代研究及商品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蛋白质

2 氨基酸

3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研究进展

4 水产配合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斑节对虾幼虾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斑节对虾幼虾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斑节对虾饲料鱼粉替代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斑节对虾商品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1.斑节对虾幼虾对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和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幼虾(1.03±0.02g)进行56d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40%蛋白饲料的斑节对虾的增重率(417.35%)和特定生长率(2.93%/d)获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36%饲料蛋白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在38%时的饲料系数(1.88)最低且与44%和46%蛋白饲料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虾体蛋白含量在44%饲料蛋白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6%、38%和42%组(P<0.05)。(3)斑节对虾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42%蛋白组最高,44%和46%蛋白饲料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36%~42%蛋白饲料组(P<0.05)。(4)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斑节对虾的蛋白酶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波动的趋势;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胃淀粉酶活性在38%~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增重率的回归分析,斑节对虾幼虾的饲料蛋白的适宜含量为39.70%。
  2.斑节对虾幼虾对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以鱼粉、豆粕和花生麸为主要蛋白源,添加预包被的晶体赖氨酸盐酸盐配制成6种不同赖氨酸水平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赖氨酸的实际含量分别为2.21%、2.41%、2.59%、2.87%、3.11%、3.29%)。试验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初始体重0.78±0.01g),每天投喂3次,试验周期为56d。结果表明:(1)饲料中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对虾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对虾摄食D2~D6饲料组的WG、SGR和SR显著高于D1饲料组(P<0.05),而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系数(FCR)在 D1饲料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2)摄食添加赖氨酸饲料组(D2~D6)的对虾,全虾和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D1饲料组(P<0.05),而D2~D6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全虾氨基酸组成也显著受到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影响,摄食添加赖氨酸饲料组(D2~D6)的对虾虾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摄食 D1饲料组的对虾(P<0.05)。(4)基于饲料赖氨酸含量与对虾WG和SGR的折线回归模型得出,斑节对虾幼虾对赖氨酸的需求量占饲料干物质的2.37%,占饲料蛋白质5.88%。
  3.斑节对虾饲料鱼粉替代的研究
  在水温30.0±1.0℃下,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部分替代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配成6种等蛋白(40%)、等脂肪(7%)饲料,在500L塑料桶内饲喂斑节对虾(1.27±0.02g)56d。试验饲料分别含鱼粉30%(F0,对照)、27%(F1)、24%(F2)、21%(F3)、18%(F4)、15%(F5)。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增重率(245.02%)、特定生长率(2.58%/d)均在对照组获得最大值,且显著高于除F1和F2的其它各组(P<0.05)。当对虾摄食F1饲料时,饲料系数最小,显著小于F3~F5组(P<0.05)。成活率在F4最低,显著低于F0~F2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对虾体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3)随着鱼粉替代水平的提高,对虾肝脏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活性基本呈现升高的趋势。肝脏中 SOD活性在 F2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 ACP、LSZ活性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中SOD活性在F5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ACP活性在F1组最高,显著高于F2~F4组(P<0.05),LSZ活性在F4和F5最高,显著高于F0~F3(P<0.05)。由斑节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可以得出使用 SPC和花生麸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包膜氨基酸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且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的增加,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4.斑节对虾商品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随机选取6种不同品牌斑节对虾商品料(编号D1、D2、D3、D4、D5和D6)进行60 d养殖试验,评价其对斑节对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D1、D5和D6饲料组显著高于D2和D4组(P<0.05);饲料系数在D5和D6饲料组显著低于D2和D4(P<0.05)。D4和D52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D1~D3饲料组(P<0.05)。20 d水体化学需氧量(COD) D1饲料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P<0.05)。40 d时COD在D5和D6饲料组显著低于D1~D4各饲料组(P<0.05),D2组氨氮(NH3-N)最低,显著低于除D1外其它饲料组,总氮总磷分别在D4和D6饲料组最低。60 d时氨氮在D1和D2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D5和D6饲料组总氮显著低于D1~D4各组(P<0.05),而总磷在D2饲料组最低,显著低于D1和D4组(P<0.05)。氮排放率在D1和D6组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磷排放率则D1组最低。投喂D1、D5和D6饲料能够使对虾获得较优生长性能,且对水体污染最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