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早期发育及幼鱼消化道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6h】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早期发育及幼鱼消化道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斜带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

2 杂交石斑鱼的研究现状

3鱼类异速生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 消化系统胎后发育的研究

4.1消化道的发育研究

4.2消化腺的发育研究

5 鱼类粘液细胞的研究

5.1粘液细胞的分类

5.2粘液细胞的分布

6 胃肠道胃泌素免疫细胞的研究

7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8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稚鱼的异速生长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全长与日龄的关系

2.2 各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

3 讨论

3.1 身体各部的异速生长模式

3.2 头部器官的异速生长模式

3.3 运动相关器官的异速生长模式

第二章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青龙斑早期发育阶段鳍条的形成过程

2.2 青龙斑仔稚鱼胸鳍长与日龄的关系

3. 讨论

3.1 鳍棘的生长与早期发育阶段的划分

3.2 青龙斑与其亲本鳍棘发育的异同

第三章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青龙斑消化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2.2 青龙斑消化系统胎后发育组织学特征

2.3 青龙斑消化腺的发育

3讨论

3.1青龙斑消化系统胚后发育过程及摄食方式

3.2青龙斑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第四章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粘液细胞染色方法

1.3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2结果

2.1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

2.2 Gas免疫活性细胞形态和分布

3讨论

3.1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与功能的关系

3.2消化道中Gas细胞的分布和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利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对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模式、鳍的发育、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及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进行了研究,主要具体结果如下:
  1.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稚鱼的异速生长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6软件对仔、稚鱼(0日龄~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身体的各部中,肛前长为等速生长,头长和体高的生长由正异速生长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在20日龄~22日龄时出现拐点,拐点后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运动器官在拐点前均为正异速生长,除臀鳍外,其他各鳍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的拐点。通过对青龙斑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有关摄食、感觉、运动等功能器官得到优先发育。在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中,可根据青龙斑重要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2.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
  鳍是鱼类主要的运动器官,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形成、分化和发育对仔稚幼鱼的摄食、生长和存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青龙斑)在早期发育阶段各鳍的发育顺序是:胸鳍、尾鳍、腹鳍、背鳍、臀鳍。3日龄仔鱼胸鳍和尾鳍鳍膜已经有相当的运动能力,能够起到推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石斑鱼鳍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青龙斑仔鱼在7日龄时出现了腹鳍棘芽基,8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出现,24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达到仔稚鱼阶段的最大值,各鳍基本形成,至28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已经分别收缩为(5.55±0.11) mm和(4.54±0.32)mm,30日龄时幼鱼各鳍的形态与成鱼相似,鳍式为:背鳍Ⅹ~Ⅺ-15;臀鳍Ⅲ-8;胸鳍18~19;腹鳍Ⅰ-5;尾鳍16~17。
  3.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发育,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在水温为30±1℃的培育条件下,消化系统发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0日龄至3日龄为内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卵黄囊很大,仔鱼生长完全靠卵黄囊,不具备摄食和消化能力。4日龄至5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这个阶段青龙斑仔鱼消化功能不完善,开口饵料为小型轮虫,混合营养期是鱼类早期生长阶段的关键过渡期。6日龄之后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卵黄囊已经完全被吸收,此后青龙斑仔鱼消化系统进一步发育,至25日龄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较为完善。通过研究青龙斑仔、稚、幼鱼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为其发育生物研究和鱼苗健康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充实杂交石斑鱼生物学研究文库。
  4.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食道中有Ⅰ、Ⅱ、Ⅲ和Ⅳ型粘液细胞,含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贲门部粘液细胞有Ⅰ、Ⅱ、Ⅲ种类型,胃底部有Ⅰ、Ⅲ、Ⅳ型粘液细胞,在胃腺的周围含有较多的Ⅰ和Ⅳ型粘液细胞,而幽门部中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只含有中性粘多糖。幽门盲囊和肠道都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幽门盲囊以Ⅱ型粘液细胞最多,少量的Ⅲ型粘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均有四种类型的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数量为:中肠>后肠>前肠。利用免疫学的方法研究青龙斑幼鱼消化道 Gas细胞的分布,表明幼鱼的整个肠道和幽门盲囊均有Gas细胞的存在,食道和胃中未发现Gas免疫阳性细胞。幼鱼的肠道中有较多的Gas细胞,这可能是因为肠道是青龙斑幼鱼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通过对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消化道的生理生化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