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酰甲喹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中的安全性研究
【6h】

乙酰甲喹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中的安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1 喹噁啉类药物概况

2 喹噁啉类药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研究

3 喹噁啉类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消除研究

4 喹噁啉类药物代谢途径及标识残留物研究

5 喹噁啉类药物的毒性机制研究

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乙酰甲喹对刺参幼参使用安全性研究——非特异性免疫、生长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乙酰甲喹对刺参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一、乙酰甲喹在刺参幼参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二、乙酰甲喹代谢物MQCA在刺参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一、乙酰甲喹在刺参保苗期间的使用安全性研究

二、乙酰甲喹对养殖刺参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区域可食用的海参种类,具有低脂、高蛋白、营养均衡性好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名贵的上等海参之一。由于野生刺参的资源有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刺参养殖业应运而生。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刺参养殖中会遇到多种问题,有时为了抗病或者增产,会使用多种兽药。
  喹噁啉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具有抗菌、促进生长作用的动物专用药。本类早期品种喹乙醇与卡巴氧被证明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已被禁止用于水产动物养殖中。乙酰甲喹属于新型喹噁啉类药物,降低了毒性,保留了抗菌及促生长活性,已在畜禽养殖业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有乙酰甲喹用于防治鱼、虾细菌病及其在鲤鱼中的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但是尚缺少对其安全性的系统性研究,而在海参养殖中应用及对海参的安全剂量研究均处于空白阶段。
  本论文研究了乙酰甲喹在刺参保苗期间,对刺参幼参的非特异性免疫、生长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探讨了乙酰甲喹在刺参保苗期间的使用安全性。建立了刺参体内乙酰甲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并研究了用药期间以及停药后刺参体内乙酰甲喹的残留及消除规律;采用农业部1077号公告-5-2008方法分析了用药期间以及停药后刺参体内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的残留量及残留消除规律,证实了 MQCA是乙酰甲喹在刺参体内的代谢物,并对 MQCA的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刺参保苗期间乙酰甲喹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添加乙酰甲喹可以显著地影响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随着乙酰甲喹浓度的增加,刺参体壁中的SOD、AKP和ACP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乙酰甲喹浓度为2~4 mg/L时,以上三种酶活性最高。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刺参体壁中的三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超过40 d后逐渐与对照组持平。另外,乙酰甲喹可以显著地提高刺参幼参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4.0 mg/L组刺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561.5%和2.7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次是6.0 mg/L和2.0 mg/L组(P<0.05)。各实验组刺参成活率在84.0%~90.6%之间,其中对照组的成活率(84.0%)最低,显著低于1.0、2.0、4.0和6.0 mg/L组(P<0.05),但与0.5 mg/L组刺参差异不显著(P>0.05)。4.0 mg/L组成活率最高为90.6%,水体中乙酰甲喹浓度为2~4 mg/L时幼参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然而高浓度的乙酰甲喹(6 mg/L)对幼参产生了一定的毒性,导致幼参抗应激能力差。研究结果表明,在刺参保苗期间,乙酰甲喹的适宜添加量为2~4 mg/L。
  同时,实验发现用药期间刺参幼参对乙酰甲喹吸收快,刺参幼参体内乙酰甲喹残留量1天内达一稳定值,并且与用药剂量几乎成正线性关系,无蓄积作用。停药2天之后,各组刺参体内乙酰甲喹残留量显著降低,残留量均小于0.020 mg/kg。停药4天之后,刺参体内乙酰甲喹残留量即低于检出限,说明乙酰甲喹原药残留消除快,对刺参食品安全性无影响。
  本研究首次证实了乙酰甲喹能导致刺参幼参体内MQCA残留,并存在蓄积现象。实验前期,随着用药的持续,各实验组刺参体内MQCA残留量逐渐升高,且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停药后MQCA残留消除缓慢。停药2天后,各实验组刺参体内MQCA残留量未见明显变化,停药4天后,各实验组刺参体内MQCA含量仍未见下降,至停药46天各组刺参体内MQCA残留量仅略有降低,停药246天,取样测定结果表明 MQCA残留量明显降低,但尚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建议将MQCA作为乙酰甲喹在刺参体内的标识残留物。
  由于高温极端天气的影响实验中断,MQCA在刺参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根据本文已有研究结果推断,在刺参保苗期间乙酰甲喹药浴浓度不超过4.0 mg/L,并且保苗结束之后不再使用此类药物,那么可以初步认为乙酰甲喹对成品刺参食品安全性无影响。
  综合乙酰甲喹在刺参保苗期间的使用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研究结果,初步认为乙酰甲喹在刺参保苗期间的适宜用量为2~4 mg/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