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喹烯酮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养殖中的安全性研究
【6h】

喹烯酮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养殖中的安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综述喹烯酮在水产养殖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1.喹烯酮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2. 喹烯酮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3. 喹烯酮的毒理学研究

4. 喹烯酮的检测方法

5. 喹烯酮在水产动物中的药代动力学

6. 展望

第二章 喹烯酮对刺参幼参使用安全性研究

一、喹烯酮对刺参幼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二、喹烯酮对刺参幼参生长、抗应激能力影响的验证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喹烯酮对刺参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一、喹烯酮在刺参幼参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二、喹烯酮代谢物在刺参幼参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三、喹烯酮及其代谢物MQCA在刺参幼参体内的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一、喹烯酮对刺参使用安全性研究

二、喹烯酮对刺参食品安全性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撰写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称仿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刺参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刺参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在养殖过程中,刺参病害、死亡现象频频发生,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喹烯酮(quinocetone)是我国首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型喹噁啉类兽药,2003年农业部批准其作为抗菌促生长剂应用在猪饲料中。喹烯酮对动物具有明显的抗菌促生长作用,且具有在动物体内代谢快、残留少、不蓄积等优点,突破了传统兽药的局限性。目前,喹烯酮广泛地应用在鸡、鸭、猪等畜禽中,在鱼类中也有应用研究报道,但在海参中至今未见相关报道。
  本文通过研究在刺参保苗期间,喹烯酮对幼参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探讨了喹烯酮在刺参幼参保苗期间的使用安全性。证实了喹烯酮能导致刺参体内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残留,并通过研究在刺参保苗期间和养成期间,喹烯酮及MQCA在刺参体内的分布和消除规律,探讨了喹烯酮对养成刺参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喹烯酮对刺参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各实验组刺参幼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都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0 mg/kg组最高。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喹烯酮可以影响刺参幼参的免疫指标,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增加,ACP、AKP和SOD三种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存在剂量效应,20 mg/kg组的三种酶活性最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三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减小,50天后SOD、ACP活性接近对照组水平。实验表明,高浓度的喹烯酮对幼参可能产生一定毒性,且使其抗应激能力变差。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刺参保苗期间喹烯酮的最适添加量为20 mg/kg。
  本实验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参中喹烯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净化,色谱柱为MG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V/V),在312 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5μg/mL~1.00μg/mL范围内喹烯酮的响应值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5.41e+002 X+1.24e+002,相关系数为R2=0.9995。在添加浓度为20~100μ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5.9~8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15~6.48%之间。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残留分析的要求。
  本实验研究了喹烯酮在刺参幼参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用药一天后,刺参幼参体内喹烯酮的残留量迅速达到较高浓度,表明喹烯酮在刺参体内吸收快;随着时间延长,各浓度组刺参体内喹烯酮的残留量在一定范围内小幅度波动,且残留量与用药浓度大致成正比关系。停药两天后,除100 mg/kg组外,其他组喹烯酮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停药4天后,100 mg/kg组刺参体内喹烯酮残留量也低于检出限,表明停药后喹烯酮原药在刺参幼参体内消除较快,对养成刺参食品安全性无影响。
  实验首次证实了喹烯酮能导致刺参体内MQCA的残留,且存在蓄积现象。各组刺参幼参体内的MQCA残留量与用药浓度近乎成正比例关系。停药后MQCA残留消除缓慢,停药46天后,刺参体内MQCA残留量仅略有下降;停药246天尚没有完全消除;停药403天后完全消除。因此,保苗期间合理使用喹烯酮,养成期间不再使用,经1年以上的养成期以后,MQCA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对成品刺参的食品安全性没有影响。
  本实验发现喹烯酮在刺参内脏中的含量明显高于体壁中,其代谢物MQCA在刺参组织中蓄积,体壁中残留量高于内脏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