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
【6h】

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和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导论:反思开发区的发展目标与路径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世界开发区的缘起及功能演进

三、我国开发区总体发展格局及负面效应

四、开发区发展的研究现状及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五、本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注释

第一章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一、国外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脉络

二、社会资本功能性研究取向

三、国内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及本土化研究现状

注释

第二章区域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一、区域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

二、区域社会资本的操作性定义

三、区域社会资本的特性

四、区域社会资本的基本功效

五、实证分析:区域社会资本对硅谷发展的功效

六、本章主要结论

注释

第三章开发区发展的逻辑起点

一、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发展起源

二、经营城市、经营开发区的发展理念

三、经营开发区的种种误区

四、本章结论及讨论

注释

第四章开发区发展的运行机理

一、开发区运行的基本要素分析

二、上海国际汽车城的运行机理

三、结论和讨论:全球化视野下开发区的运行机理

注释

第五章开发区的功能目标与价值取向

一、上海国际汽车城初始功能定位

二、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功能分化

三、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功能异化

四、开发区功能偏差的宏观背景分析及讨论

注释

第六章开发区与区域社会的空间关系

一、基于社区主义的共生概念及内涵

二、开发区与区域社会的空间关系类型

三、上海国际汽车城与所在区域社会的空间关系剖析

本章结论

注释

第七章开发区动态扩张与区域社会资本的退化

一、对信任体系:互信机制受损,信任度下降

二、关于社会网络体系与社会结构问题

三、对社会规则体系的负面效应

四、对区域文化的消极影响

五、居民参与和社会认同度较低

六、本章结论及讨论

注释

第八章开发区发展的人本化溯源

一、开发区与公共福利

二、经济学的人本化溯源

三、反思开发区经济理性

四、开发区价值向理性人本主义的转变

本章主要结论

注释

第九章社区主义视角下的开发区发展目标与路径依赖

一、开发区发展目标与路径比较研究

二、社区主义视角下的开发区发展内涵

三、结论及启示

注释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附录一

论文附录二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以区域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将开发区视为一个嵌入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事项,跳出开发区看开发区,对开发区发展路径进行社会学分析。 论文从梳理国外社会资本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入手,将社会资本理论体系发展阶段归纳为思想萌芽阶段、概念提出阶段、探索与发展阶段以及总结与拓展阶段;指出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国内后的本土化研究现状及缺憾,主要集中在概念的规范性、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及可操作定义的科学性等方面尚需加强。 论文从区域层面将区域社会资本内涵界定为:一个区域内的个体、组织,通过与内部、外部的行为主体的长期交往互动、合作互利而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包括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关系,如信任、规则、网络等),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社会文化和行为范式等,它与不同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具有文化和地域的特殊性。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区域社会资本特性及其功效,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开发区研究中。 论文的第三至第六章以综合开发区——上海国际汽车城为例,探讨开发区发展的逻辑起点,探究其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运行机理以及初始功能目标定位,分析开发区与区域社会之间的空间关系类型,归结出根本问题在于:在城市决策层经营城市的内部动力和资本全球扩张和跨国布局的战略意图的双重合力作用下,我国开发区由于发展的逻辑起点存在偏差而陷入经营开发区的泥潭;由于初始功能目标定位出现偏误,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发展路径逐渐发生偏离,致使开发区与区域社会之间的空间关系出现断裂,居民边缘化问题日益浮出水面。 第七章以区域社会资本的操作性定义为分析框架,指出由于开发区不断膨胀过程中其价值取向的偏误而引发包括信任体系、网络体系、规则体系、区域文化以及社会认同等因素在内的区域社会资本的退化。 第八章主要对开发区发展进行人本化溯源。在系统地梳理人本主义经济学体系基础上,对开发区发展进行人本化溯源,解析开发区设立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区域社会资本。 第九章落脚于社区主义视角下的开发区发展路径依赖问题。通过存在可比性的开发区之间的比较研究,在反思开发区发展模式的缺憾、增长函数的缺陷的基础上,超越经济学话语中的开发区增长模型,给出社区主义视角下的开发区发展模型的内涵。提出理想型的开发区需要与区域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共生关系,开发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区域社会资本而不是相反;开发区的发展路径依赖于区域社会资本。 在结语部分,总结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及缺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