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汉语“将”的语法化——以《蒙古秘史》为主体语料
【6h】

近代汉语“将”的语法化——以《蒙古秘史》为主体语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蒙古秘史》动词“将”和名词“将”

第三章《蒙古秘史》助词“将”

第四章《蒙古秘史》副词“将”

第五章《蒙古秘史》介词“将”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蒙古秘史》总译本中“将”例句总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将”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尤其活跃。可以用作动词、名词、助词、副词、介词。其中介词用法(处置式)在近代汉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各种历时变体的集合,“将”的用法从上古到近代由简发展到繁,而近代到现代这一阶段却又从繁到简。 语法化研究是一种历时研究,而语言共时平面的变异是历时演变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反映。元代作为近代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将”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蒙古秘史》直译体作为一种口语性较强的混合语体反映了近代汉语的语言面貌和当时语言接触对汉语的强势推动。本文以《蒙古秘史》总译本为主体语料进行穷尽性考察,集中考察“将”作为一个独立词位在近代汉语这一共时平面上的具体用法,按词性分章论述。其中介词“将”所占比例最大,结构和用法也最为复杂。并且语法化的成果还未完全成熟,“将”字结构中间可插入多种成分。使用频率仅次于介词的是动态助词“将”,这是“将”较为特殊的用法,活跃于近代汉语也消亡于近代汉语,成为汉语史中过渡性语言单位。而副词“将”、动词“将”和名词“将”基本上继承了上古的用法。 “将”的语法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力图通过对这个词所在的结构式的一些分析来验证其历时演变过程,在弄清其语法化阶段和层次的同时寻找出语法化的机制,丰富语法化研究的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