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网络与“新生存空间”的生成——西北一回族移民群体的跨区域建构行动及其网络的构成与分布
【6h】

社会网络与“新生存空间”的生成——西北一回族移民群体的跨区域建构行动及其网络的构成与分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导论: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第一节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研究

一、国内学者对移民的研究

二、从社会网络视角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研究

三、文献简评

第二节村庄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社会网络

二、新生存空间

三、“有人无户”村

四、移民

第二节框架

第三节研究地点的选择、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

二、分析单位

三、研究内容

四、本研究的观察单位、分析单位、研究内容和数据类型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方法(networks analysis)

三、研究难点

第三章理论准备:社会网络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

第一节社会网络理论:新的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网络思想的缘起

二、社会网研究在欧美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三、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社会网络理论的本土化延续

一、本土研究的社会网络理论模型

二、社会关系网络的本土研究

第四章开辟“新生存空间”:形成历史与生成机制

第一节寻求生存:“西海固”回回们祖祖辈辈奋斗的主题

第二节沙漠变绿洲:Z市战场滩的开发(1989-1996年)

一、开发背景及开发过程

二、组织当地农户搬迁

第三节卖地:“新生存空间”生成的契机

一、卖地从何时开始?

二、为什么要卖地?

三、卖地为什么得不到禁止?

第四节原XP村三任汉民书记与喜村形成的不解之缘

一、第一任书记ZZWE:私自卖地给“外乡人”的败类抑或XP回族村形成的开拓者?

二、第二任书记MYIN:冲突中的失败者!

三、第三任书记ZCLI:管理者权威的丧失!

第五节迁移史和新生存空间的生成

一、迁移史

二、新生存空间的生成机制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捍卫“新生存空间”:社会网络与自卫系统的建构

第一节寻求迁移与强迫返迁

一、寻求迁移:买卖土地与政府被“架空”

二、强迫返迁:政府垄断型权威的实施

第二节强大的关系网络与拒绝返迁:互动关系的新起点

一、上访是如何快速组织起来的?

二、西北地区回族穆斯林社会网络系统的作用在喜村的延续

第三节默认中的权威:优惠政策靠边站+有人无户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生存空间的网络构成与分布:亲缘关系网络的子群分析

第一节子群假设及其检验

一、喜村移民搬迁信息的获得

二、子群假设

三、子群假设的检验

第二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谁在中心?:生存空间贷款关系网络中权力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喜村贷款状况概述

第二节中心性:贷款关系网络中权力的量化分析

一、相关概念和测量指标

二、贷款关系网络中权力的中心性分析

第三节贷款的“游戏规则”和非制度化渠道的形成

一、谁可以获得贷款,抑或获得更多的贷款?

二、谁能做担保人?

三、担保人与贷款人之间的博弈

四、“游戏规则”和非制度化渠道的形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传统与形变:生存空间社会网络的收缩与扩展

第一节社会关系网络的收缩

一、具体表现

二、原因剖析

第二节规则的创新和新社会资源的出现

一、规则的创新

二、新社会资源的出现

第三节网络结构、功效与局限:社会网络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一、网络结构特征概述

二、网络功能的呈现

三、局限:网络的负效应探讨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九章未了的尾声:落地生根还是落叶归根?

一、关于要不要入户的两种声音

二、脚踏两只船的喜村人——落地生根还是落叶归根?

第十章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一)寻求生存——建构“新生存空间”的动力所在

(二)生成机制——亲缘关系网络地缘化+能人理性经济原则

(三)网络结构与分布——多子群并存,同宗关系区别对待

(四)网络功效与局限——有效的生活秩序维持和经济功能转移的滞后

(五)谁在中心?——贷款担保人控制村庄发展

二、讨论

(一)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和迁移与现代社会的适应

(二)传统网络的突破与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市场化

三、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中国农村人口的流动和迁移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其间的缺憾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忽视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研究;另一方面,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的研究,多是站在宏观视角,对社会关系网络所发挥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行笼统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体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与分布的关照。 本研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视角,以西北一个回族移民群体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异地重建一个新的“生存空间”为切入点,分析了以上所提出的被众多研究者忽视的问题。简单地说,文章关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新生存空间”的形成历史与生成机制:第二,构成该事件发生基础的回族独特社会网络在移民群体与政府的遭遇、互动中是如何运作的?第三,“新生存空间”的网络构成、分布及其存在的意义与功能。 以“主体——实践”范式(agent-practice)为主,探讨了传统关系网络与西北回族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关系。“寻求生存”是西海固回回们祖祖辈辈奋斗的主题,他们以“土地买卖”为基础,以亲戚连带迁移为核心,以“亲缘关系地缘化+能人理性经济原则”为生成机制,在异地重建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喜村。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利用强大的关系网络形成了集体行动策略:上访、静坐、请愿,并以两个名义不断使当地政府支持他们的诉求,一是他们是贫困农民,二是他们是少数民族,从而迫使政府由垄断型权威(强迫返迁)向协商型权威(优惠政策靠边站+有人无户)的转化。 通过“亲缘关系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发现,“喜村”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实际上是内部分为多个子群,子群网络内部密度较高,而整个社会网络的密度较低。子群网络与子群网络之间的关系是同宗关系相互区别对待,基本上能和平相处。但不同子群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依然存在,外部矛盾的呈现会使内部矛盾迅速让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在的冲击。 通过“贷款关系网络”的“权力中心性”分析发现,少数几个贷款担保人控制喜村贷款,掌握喜村的经济命脉。以此为基础喜村贷款形成了显而易见的游戏规则:找担保人——请担保人吃饭——给担保费。 资源与规则的有机组合支撑着社会系统运行的社会结构,行动者有目的的行动必然改变规则,重组资源,进而改变社会结构。喜村人在开辟生存空间、捍卫生存空间的同时,最终使自己的社会网络发生了收缩,创新了规则,出现了新的社会资源,集中体现在社区精英的凸显,即内部划分为三派:安稳种田派、独占独霸派(企业精英、技术精英)和争名夺利派(政治精英、人缘精英)。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可以带来资源的资源,具有“价值增值”的正面功效,同时它的运作也能带来负面影响。社会结构、文化会促进、限制与形构社会网络的动态过程,回族的社会网络在其特定的“生活世界”中形成并有其运作的内在逻辑,其在物质支持、行为支持、情感支持、解决纠纷、社会保障、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功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功能,而在整个回族社会的发展和个体发展方面,社会关系网络所起的作用不大。

著录项

  • 作者

    高红艳;

  •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邓伟志;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人口地理学;
  •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回族移民; 人口流动;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3:5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