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吴越史地研究会与长江三角洲考古
【6h】

吴越史地研究会与长江三角洲考古

代理获取

摘要

“吴越史地研究会”是1936年8月30日由卫聚贤、叶公绰、吴敬恒等在上海发起成立的,专门致力于统筹协调考古发掘、研究吴越古文化的学术性社会组织。该组织不仅推动和指导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各项考古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江南吴越古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就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考古学史而言,到目前为止,学界尚未对其进行系统地同顾和梳理。尽管这一地区在民国期间所进行的考古活动略显短暂,但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后续考古之先河。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该段历史进行全新的学术考量与价值判断极为必要。
   本文旨在以史学之方法,同时运用考古学知识来对发掘报告作深度探析,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考古工作置于全国考古活动的大背景下进行宏观地比较研究,特别注重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民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传播状况,最终挖掘出本地区近代考古活动所彰显的地域特色。
   吴越史地研究会在其成立前后,分别进行了南京栖霞山、上海金山戚家墩、湖州钱山漾、杭州古荡、杭州良渚等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杭州古荡遗址考古实践直接推动了江浙地区的考古热潮,也促进了吴越史地研究工作的发轫与壮大,同时也直接启发了施昕更去发掘杭州良渚遗址的考古活动。《良渚》报告被认为是达到了当时先进水平的报告,并且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此报告可与北方的考古报告相媲美。
   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后,在一系列考古发现的引导下,江南地区形成了研究吴越文化的热潮,卫聚贤等人主张江南地区有自己独立的吴越文化,良渚文化是江南原始文化,和北方龙山文化不同,他们反对中国文化西来说,也反对中原中心论、一元论。在吴越史地研究会的带领下,囿于条件之艰苦,江南地区取得如此之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也更感弥足珍贵。《吴越文化论丛》保留了当时考古发现和吴越古文化研究中最为翔实的资料,从中亦可窥出民国学术、文化研究之浓厚氛围。
   文章运用史学之方法对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之时代背景及其成立前后进行的考古活动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考古学的知识来解读考古报告、文集等,从中可看出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考古在中国考古史上之地位、作用及特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