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咀华”之旅——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历程
【6h】

“咀华”之旅——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历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魏东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引言

注释

第一章初露锋芒(1927~1934)

第一节两篇“少作”

第二节批评的锋芒

注释

第二章第一束奇葩:《咀华集》(1935~1936)

第一节在“京派”文人圈子中

第二节“京派”文学观

第三节批评观的文坛历险

注释

第三章第二束奇葩:《咀华二集》(1937~1942)

第一节《咀华二集》的变化

第二节文学观的延续与发展

第三节“矛盾”与“困惑”中的选择

注释

第四章“咀华”再现(1945~1948)

第一节未成书的《咀华记余》

第二节批评的“复兴”

注释

第五章没有“咀华”的日子(1949~1982)

第一节“咀华”的消逝

第二节重温“咀华”

注释

余论

注释

附录1: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述评

附录2:《咀华二集》版本考

附录3:李健吾作品原刊目录索引

附录4:李健吾研究资料目录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试图清理李健吾的整个文学批评历程,在与被批评者的交往辩驳中,李健吾逐步完善了其“批评观”,既显示了批评的“自觉”与“尊严”,同时又为后辈批评家树立了典范的批评精神,批评视点除继续保留对“和谐”与“节制”的要求外,进一步注意到“时代”和“力”的因素,。  1982年11月24日,随着李健吾的病逝,这趟“咀华”之旅也不得不画上一个句号,抑或惊叹号。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包括其曾经的辉煌与骄傲,也包括曾经的失败与不足,都将成为后辈批评家永远缅怀的财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