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蔽的力量——教师标签的社会学分析
【6h】

隐蔽的力量——教师标签的社会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研究问题与分析视角

第二章惯常的现象:教师标签的生成与表现1

第三章隐蔽的力量:教师标签作用过程的微观分析

第四章对教师标签的重新审视

研究结论与若干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学生学业成败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解释学业成败的视角也多种多样。本文选择教师标签这一校内因素作为分析点,通过“教师标签”概念的建构,对教师标签的生成、表现及作用过程作了分析,以此阐明其对学业成败的重要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某市一所小学五年级四班为研究对象,以实地研究方式对教师标签的生成与表现、教师标签的作用过程作了描述和解释,具体方法涉及参与观察、访谈法等,研究观点的产生则运用了扎根理论的归纳方法。 研究发现:分类、执行规则、编排座位是教师用来标定学生的惯常手段,并由此生成多元化的教师标签,其作用过程则围绕师生对标签的认同而展开。具体而言,教师通过选择不同的互动对象、使用不同的互动方式、施行不同的课堂控制来认同和强化对学生的标定;被标定者通过调整自我评价、选择不同的交往同伴来认同或顺从教师标签;班级同伴对教师标签会采取顺从、认可的态度,并且主要依据教师标签而表现出对不同标定学生作出不同反应。在学校场域中,由于教师权威的影响和学校制度的力量,学生常常无力反抗教师所给予的消极标签。 本文力图表达的基本观点是:隐藏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标签规制着师生的行为表现,成为一种影响学生发展的隐蔽力量。教师依据标签对不同学生施行“差别执法”,学生在教师的差别待遇中获得了不同发展,呈现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