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社神看先秦自我的演变
【6h】

从社神看先秦自我的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关于文章的几个问题

一、对“自我”的界定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三、社神作为先秦“自我”的体现者

四、对先民思维方式的解读

第二章原始社会、夏商时期“自然个体”的演变

一、“自然个体”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氏族社会

(2)农耕文明

二、原始社会、夏商社神形象与自我的演变

(1)自然物的社神

(2)“半人半兽”的社神

(3)祖先崇拜与社神

(4)殷商时期的神灵系统

第三章周代“宗族社会个体”的演变

一、“宗族社会个体”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宗法化”的神灵世界

(1)宗族关系中的神灵

(2)宗法等级制度中的神灵世界(天帝对神灵世界的掌管)

(3)宗法化神灵世界中的社神

三、神灵(土地神)的道德化

(1)道德自我的出现

(2)社神的“圣人”化

四、战国时代个体的“利己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中个体“自我”都是在血缘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个体与部落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个体“自我”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周代社会以宗族——宗法制为社会核心内容,造就出附属于宗法等级身份和社群角色的“宗族社会个体”。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圣人”这种新的“自我”观念和范畴。社神大禹可以说是这种观念的最佳诠释者,人们将大禹用“立德”、“立功”等方式改造,达到“圣人”的标准,这表明人们开始关注个体“自我”道德自主性、积极性,具有了一种对人人开放的特性。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解逐渐超越了简单的肉体传递观念,不再是仅靠宗族背景、血缘关系等客观条件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个体在现实中去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获得“自我”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