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返德性生活——教学道德性研究
【6h】

重返德性生活——教学道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导论:重新回到教学的原点

一、成问题的教学

二、尚未令人满意的问题解决

三、回到彰显道德性的原点:本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教学原点的历时审视与教学的道德性澄明

一、文化传统与个体教化:教学道德性审视的宏观脉络

(一)东西文化传统中确立教学原点的可能与限度

(二)教学场域下个体精神自由的实质化

二、尊德性与道问学:儒家的教学理路

(一)先秦儒家自由思想的奠基十十及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化

(二)汉代经学教育的“道问学”走向与教育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压制

(三)宋明理学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

(四)清代考据学的“道问学”转向及科举体制下教学原点的迷失

(五)现代新儒家对光大传统教育精神的努力

(六)小结

三、科学与人文的分合:西方的教学理路

(一)古希腊文雅教育的精神自由及其科学与人文的原初和谐

(二)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高扬与精神自由的解放

(三)现代以来唯科学主义导致人的异化及科学与人文的抗争

(四)当代科学与人文整合的努力与教学的新希望

(五)小结

四、教学道德性:历史超越的需要及可能

第二章教学原点的现实把握:一种教学道德性体验

一、道德性体验如何可能:在“遗忘”中穿透麻木感

(一)教学麻木感的现象表征

(二)通过“遗忘”穿透麻木感的可能方式

二、触摸教学实事的两个维度

(一)教学观念

(二)师生互动

三、一个初步的结论

第三章教学原点迷失与教学道德性危机的反省

一、教学原点迷失的表现

(一)对划一的传递型教学的执迷遮蔽了师生个性化教与学的表现

(二)对客观知识的盲信阻隔了师生在教学中的知识建构与意义体验

(三)教学中规训的大量存在戕害了师生的自由批判与反思能力

二、教学道德性危机的反省

(一)价值观层面: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的共谋关系

(二)个体层面:教育者教学勇气的匮乏

三、作为教学参与者的师生:始作俑者还是受难者?

第四章原点的坚守与道德性的提升:教学即德性生活的走向

一、重寻教学原点的生存空间

(一)个体精神自由作为人不可让渡的权利

(二)个体精神自由作为探究与创造的必要条件

(三)生活相对于教与学的优先性

(四)教学与生活的内在一致性

二、德性生活作为教学可能生活的空间突破

(一)教学的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

(二)德性生活:彰显教学道德性的一种可能生活

三、教学作为德性生活之意蕴

(一)德性生活根本意味着自由

(二)自由主导下的理性与道德的创造性

第五章重返德性生活的现实图景

一、重返德性之路:寻求新的教学理解

(一)把握教学实在的思维路径转换

(二)理解教学的新基点

二、寻求教学的自救性革命

(一)从规范伦理走向德性伦理:儒家伦理及其教学的启示

(二)教学自救的空间

结语:重占有还是重生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教学道德性进行了研究。文章以对教学原点的考察作为贯穿整个研究的线索,第一部分首先回溯了历时态教学的道德性状况,试图从中西文化传统的比较视野中揭示各自教学的内在特征,具体表现为我国教学中的尊德性与道问学、西方教学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对峙和融合,由此使教学道德性得以澄明。本部分还探讨了不同传统下确立教学原点的可能与限度,教学场域下个体精神自由的实质化问题,以及道德性超越的需要与可能。接着,论文第二部分借助解释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教学原点的现实把握,力求获得一种教学道德性的现场体验,主要围绕师生观念与课堂互动两个维度展开分析,具体分析了教学道德性体验的可能性与方式等问题。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基于对教学原点历史与现实状况的考察,侧重从价值观和个体两个层面对教学原点迷失导致道德性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检讨了师生面临道德性危机的现实处境与应对。论文的第四部分引出德性生活的概念,德性生活作为教学的一种可能生活,为重新确立教学原点提供了最佳的场域,其根本意味着自由,进而在自由基础上表现出理性和道德创造性蕴涵,将教学理解为德性生活,等于为恢复教学的道德性找到一条现实路径。最后,论文第五部分对教学重返德性生活的现实图景作了大致描摹,总体上指出两种实践努力的方向,一是寻求把握教学的思维路径转换,从揭示教学本质走向理解教学存在,二是又从教学本体论反观教学伦理学,检讨教学规范伦理的贫弱,倡导儒家德性伦理的自治方式,以及从胸怀、动力和机制层面探讨了教学自救的可能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