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53年民主德国“6.17”事件研究
【6h】

1953年民主德国“6.17”事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前言

第一章:苏联占领下的东部德国

第一节:从苏联占领东部德国到民主德国的成立

第二节苏联占领政策下东部德国的社会变革

第三节:苏联占领时期对东部德国资源的掠夺

第二章导致1953年“6,17事件”的内外因素

第一节1952年7月后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影响

第二节斯大林逝世后苏联调整对外政策的趋势

第三节:劳动定额问题

第三章1953年“6,17事件”的爆发和过程

第一节6月16日:罢工和抗议

第二节6月17日:从起义到镇压

第三节统一社会党的反应

第四节苏联的反应

第五节西方的反应

第四章1953年“6.17事件”的影响

第一节“6.17事件”与统一社会党的权力斗争

第二节苏联对民德政策的调整

附录1:主要机构译名:

附录2:1953年民主德国“6.17事件”大事表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1953年民主德国“6.17事件”是战后东欧国家出现的首次大规模工人抗议运动,最后不得不依靠苏联军队才镇压了这次工人起义。与3年后的波匈事件相比,“6.17事件”的起因与影响具有特殊性。首先,它发生在民主德国这个特殊的国家。民主德国作为苏联占领的产物,一方面脱离了原来的发展道路,但同时又与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存在距离,社会心态中纠缠着复杂的民族主义情感;其次,它发生在斯大林逝世不久苏联党内权力斗争和政策调整时期。独特的政治背景不仅对事件的产生有作用,对事件的解决和民德的政治变动都存在密切的关系,甚至还影响到了莫斯科的权力斗争。第三,从冷战的视角出发,该事件对冷战初期美苏两国的战略调整都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大批相关档案的解密为全方面考察该事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本文根据这些档案材料,结合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此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和东西方阵营的应对作一详细的论述。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战后苏联对东部德国的占领”,主要讨论“6.17事件”之前苏联占领下东部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变动情况,从总体上呈现出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勾勒出历史因素对事件发生的作用。 第二部分为“导致1953年‘6.17事件’的内外因素”。主要论述引发事件的原因和导火索。1952年7月统一社会党发动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民主德国陷入危机,这是造成起义的最重要因素;斯大林的逝世和苏联政策的调整,尤其是要求民主德国实施新路线客观上为起义的发生创造了机会;而劳动定额问题则是引发事件的导火索,由建筑工人发动的经济抗议迅速转变成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起义。 第三部分为“1953年‘6,17事件’的爆发和过程”。这是整篇论文的核心部分,分为5节。前面两节详细论述6月16日和17日事件的发展过程,尽可能重现整个事件的历史真相。后面三节则分别论述统一社会党、苏联和西方国家面对起义时的反应,从另外的角度补充事件论述,从而构成对事件的整体性理解。 第四部分为“1953年‘6.17事件’的影响”。一是讨论该事件对民主德国政治、经济变动的影响,乌布利希在党内权力斗争的不利地位由于该事件而获得了转机,最终在斗争中获胜;二是分析事件对苏联调整民德政策中的作用,苏联不得不改变对民德政策,在国际政策和联盟关系上都进行调整,承认民主德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帮助民主德国稳定社会。 1953年民主德国“6.17事件”是冷战初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对它的研究,除了可以更准确完整地了解事件本身之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的理解战后初期民主德国的变化和苏联-民德联盟关系。

著录项

  • 作者

    吴旭东;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学科 世界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余伟民;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德国;
  • 关键词

    民主德国; 工人起义; 乌布利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