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6h】

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3 A General Description about Advertising

Chapter 4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o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Papers Published(2003-2006):

展开▼

摘要

1969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与以往翻译理论不同的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重点放在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上,指出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要找到与原文最切近自然的对等语,也就是说译文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功能对等”理论大大丰富了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功能对等是指导广告翻译的最佳理论原则之一。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想通过分析“功能对等”理论,试图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解决广告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希望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探索有所裨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广告及其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倍增。然而,广告翻译作为翻译领域中一门比较新的分支,尚未得到充分系统的研究。广告翻译具有自己的法则、独特的目的性和文体特征,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原则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读者反应”论和“内容优于形式”论,是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内容优于形式”是解决翻译中存在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手段;“读者反应”论认为,评判译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同时要把这种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特定的语言文化是极其难译的,因此在广告翻译中,目标受众的反应是判断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译者常运用修辞手段,或者进行结构调整。 论文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对中外重要翻译理论进行了回顾。国内方面,主要叙述了玄奘“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观点和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国外方面,主要阐述了雅科布逊及纽马克关于“对等”原则的观点,并详细叙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第三章阐述了广告的定义、功能和目的,为后一章节的广告翻译作了铺垫;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功能对等在广告翻译中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探讨,作者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非常适合于广告翻译,并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的差异。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最贴切的自然等值,作者建议在广告翻译中应采用直接转换和归化转换的主要翻译策略;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在以后的翻译工作中,建议译者要更多地参与到翻译实践中来。由于作者的疏忽以及知识水平和翻译能力均很有限,论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简而言之,文章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并将其积极成分运用到广告翻译中,指出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广告翻译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作者的广告翻译实践活动中也发现了功能对等理论的不足。因此,“功能对等”理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来指导翻译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