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潜在求助者”难以成为“现实求助者”的主要障碍
【6h】

“潜在求助者”难以成为“现实求助者”的主要障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问题的提出(众多的心理困扰者与稀少的心理求助者)

2、研究文献综述

2.1 影响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主要因素

2.1.1 心理因素

2.1.2 文化因素(文化心理)

2.1.3.性别因素

2.1.4.客观条件限制

2.2 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决策模型

3、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样本

3.4 研究方法和工具

3.5 研究程序(步骤)

4.结果

4.1 有效样本分布

4.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2.1 问卷的信度

4.2.2.问卷的效度

4.3 公众污名阻碍“潜在”求助者向外寻求专业帮助

4.4 由公众污名引起的自我污名阻断了“潜在求助者”向外求助

4.5 对自我表露风险的担忧使“潜在的求助者”不敢去求助

5.讨论

5.1 当事人的认知盲点阻断了“潜在求助者”的求助

5.1.1 心理困扰或障碍共享图式的缺失

5.1.2.心理障碍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5.2 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相互作用导致“潜在求助者”不敢求助

5.2.1 污名化的社会心理环境阻碍了“潜在求助者”的求助

5.2.2.由公众污名导致的病耻感(自我污名)使“潜在求助者”不愿求助

6、结论

附录 心理求助态度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下中国,伴随着日益加速的社会变迁,有相当比例的人一时难以适应,出现了诸多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面对这些困扰和障碍,许多人不是主动地向专业助人者寻求帮助,而是选择了回避求助。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自己无法医治的生理疾病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求医问药:为何面对心理“疾病”很少有人会选择这样的理性行为呢?
   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问卷《心理求助态度调查表》(问卷主要问项改编之David L. Vogel,et al《The Self-Stigma of Seeking HelpScale》;Matt G. Kushner et al《Thoughts About Psychotherapy Survey(TAPS)》;David L.Vogel et al《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Scale》)对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专业一年级130名学生进行施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公众污名阻碍了“潜在求助者”的求助意愿、求助行动。
   (2)觉察到与心理求助有关的公众污名阻断了“潜在求助者”去寻求专业帮助。
   (3)对自我表露风险的担忧使“潜在的求助者”不敢去求助。
   (4)当事人关于心理障碍图式的缺失阻断了“潜在求助者”的实际求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