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再现《到灯塔去》中意识流特征的翻译研究
【6h】

再现《到灯塔去》中意识流特征的翻译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具有鲜明且独特的意识流特征,《到灯塔去》便是其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的情节简单明了,却蕴含着十分深刻的主题一一生命流逝,再加上其富有变化的意识流特征,使得这部小说存在较多的理解障碍,但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伍尔夫自始至终都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自我感觉和沉思遐想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构思之巧妙,观察之细微让人啧啧称奇。在这部著作中,伍尔夫摈弃了现实主义小说“全知视角”的创作手法,叙述过程里丝毫没有她本人视角介入,而是依靠内心独白和感性印象捕捉人物的意识流中一个个瞬间的情绪波动和思想转折。虽然伍尔夫的名字和作品很早就为国人所知,但真正对她的作品展开研究始于80年代初,而对其作品的翻译领域方面的研究更是发轫得晚。自1949年谢庆垚的第一个《到灯塔去》中译本问世以来,迄今为止也只有7个译本,可见学界对这一著作的研究还有不少空白,可以进行更多的翻译上的探索和尝试。
   伍尔夫作品译本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有效地再现小说源文本中所特有的“意识流形态”的语言和形式特征,但是关乎这一主题的研究在国内的学界还鲜有涉及。本篇论文将从《到灯塔去》所体现的时空交错、抒情诗化以及循环往复这三个独特的意识流特征出发,论述作品中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及其在语言、文体和形式上的各种表现,研究译本在重现这些特征时的得与失,在分析各种得失并且找出部分误译根源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翻译意识流小说时可遵循的策略,从而也为翻译伍尔夫其他意识流小说的译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将把焦点对准伍尔夫所运用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方式,探讨时空交错特征在翻译中的再现,从时空的延展、跳跃和闪回三个方面阐述译文在重现这三种特征时的得失。第二章围绕伍尔夫意识流小说语言中特有的抒情诗化特征展开论述,以小说中的意象、语词的押韵方式以及句子节奏的张弛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探究译者在翻译这些具有鲜明抒情诗化色彩的语料时是如何取舍的。第三章从循环往复这一音乐性结构的特征切入,深入分析小说中另一个显著的创作手法即相似性成分的堆砌,从关联语义、句式交替以及重构意识流语境三个层面挖掘译本在重现这一特征时的得与失。
   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与再现《到灯塔去》上述三种意识流特征有关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多用散句、避免使用连接词等方式都有利于再现意识流小说的时空交错特征;而译者对字数以及词语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段的处理也都会影响译文再现抒情诗化特征时的效果。为了传递伍尔夫依靠循环往复的重复手法表达时间和生命流逝主题的用意,译本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形式特征是最有效的再现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