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城镇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
【6h】

基于GIS的城镇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许多城市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城市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亟需探索一条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城市发展之道,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城市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维持和承担城市机能运转的各种基本城市活动内容。如何通过一系列规划和管理手段,对城市居住空间进行合理优化布局,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正是立足于当前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期望从生态学专业的角度出发,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评价、规划设计等多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并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针对城镇居住用地的特点,对城市土地空间优化布局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性探索。研究结果表明:
   ⑴奉贤城镇居住区的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32.61 km2,占总用地的18.88%。主要位于城镇区域、交通线路附近,区域内的生态敏感度很小,生态系统稳定,城镇建设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区域内的服务设施便利程度高,具有明显的城镇居住区发展优势。
   ⑵较适宜区域面积为57.57km2,占总用地的8.80%,可以划分为限制建设区,主要为帔度较平缓、植被郁闭度相跗较高或者是河网较为密集的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城镇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影响,但交通便利和靠近城镇区域等特点,使其在区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不是绝对不适合进行城镇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应当注意的是在土地建设时对开发方式进行限制,对植被进行保护,减少砍伐破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上,进行适当程度的开发建设。
   ⑶不适宜区面积104.77km2,占总用地的14.92%,这部分区域主要远离建成区,交通不便,区位优势比较薄弱,因此对于城镇居住区的建设来说适宜程度较低,如若进行开发首先要发展周边服务设施并建设交通路网,提高居民的服务便利度和出行便携度,提升区位优势,会使该区域城镇居住区的适宜建设程度大大提高。
   ⑷不可建用地包含两部分,一类是高度生态敏感性区域,可作为生态保护区,面积为186.26km2,占总用地的26.52%;主要为郁闭度较高的林地、河网密集区域,具有很高的生态敏感度,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特别容易受到城市开发活动的影响,且区域内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因此不能作为城镇居住区用地,同时还应禁止一切不可持续的开发方式,对植被要进行保护,对河流水质要严格控制,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要进行严格限制,保护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另一类是A类基本农田,面积为221.22km2,占总用地的31.49%。为了满足一定时期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必须对A类基本农田进行严格控制,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避免“摊大饼式”的空间蔓延。

著录项

  • 作者

    郑文发;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学科 生态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蔡永立;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X821(251);
  • 关键词

    城市环境; 生态适宜性; 环境评价; 上海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