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研究——以上海X区WY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为例
【6h】

资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研究——以上海X区WY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资优生

二、素质

三、素质教育

四、综合素质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的发展

二、国外研究的发展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课程设置调整策略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第一节 课程设置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

一、国家课程政策

二、课程体系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三、资优生特点对课程体系调整的要求

第二节 实践中课程调整的思路

一、课程设置原则

二、课程结构

三、教师配备

第三节 课程结构设置的调整

一、课时调整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

第四节 素质教育实验班基础型课程改革实例

一、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

二、有价值学习的引导

三、学习兴趣的激发

四、师生互动与自主发展

五、评价态度的激励

六、过程教学的重视

七、有效教学的实现

第五节 素质教育实验班特色课程改革实例

一、综合文科课程

二、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第六节 效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章 德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第一节 德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德育设计思路与建设策略

第三节 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效果分析

一、人际关系和班级管理的改善

二、德育实施途径和德育实效的增强

三、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第五章 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第一节 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

第三节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效果分析

一、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的增强

二、进取精神与成才观的增强

三、诚信自省与行为规范的增强

第六章 学生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第一节 评价目标

第二节 评价内容

第三节 评价指标

一、思想品德素质

二、智力与学习素质

三、身体素质

四、审美素质

五、劳动素质

六、心理健康素质

第四节 评价结果

一、学生成绩情况

二、体质评分

三、综合素质问卷结果

四、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表

五、寝室内务表

第五节 结果讨论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实验班资优生综合素质的特点

二、有效提高实验班资优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

第二节 建议和对策

一、对学校的建议

二、对教师的建议

附件

附件一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调查问卷

附件二 素质教育实验班各学科教学计划

附件三 学生挂职实习管理办法

附件四 学生社会实践小结材料

附件五 学生挂职实习小结材料

附件六 实验班学生云南屏边二中考察感受

附件七 实验班学生家长感言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二十一世纪,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中是基础教育阶段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聚集了一批资优学生群体,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探索资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和教育模式,为大学和社会输送更多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高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X区WY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的资优生进行了系统的行动研究,探索资优生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高中资优学生的课程调整、德育教育、社会实践以及评价方式四个培养途径的改革行动研究,进行了深入实践探索,并对培养途径的方式、内容、条件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对WY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的资优生进行了综合素质发展调查问卷调查,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适合当代需求的高中资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了资优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对资优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以便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高中资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进一步适应当今社会对选拔人才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研究对资优生的基本特点做了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和研究,探索了高中阶段资优生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等综合性培养模式。研究发现,学生的难点突出体现在发展性困惑,较重视全面发展与合作精神;在课程设置上对资优学生增加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对提升学生的智力与学科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在德育中注重个性发展与集体协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最大的参与度,可以更好地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改进资优生素质教育的建议,包括建立适合资优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开展发展性评价,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