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
【6h】

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1.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范式和主要方法

1.1.2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1.3研究综述的简单评价

1.2研究目标及选题的意义

1.2.1研究目标

1.2.2选题的意义

1.3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资料来源

1.3.1研究内容

1.3.2资料来源

1.4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基于发生学的旅游者行为研究模型的构建

2.1发生学方法及皮亚杰对发生学研究的贡献

2.1.1发生学及发生学方法

2.1.2皮亚杰对发生学方法的发展

2.1.3发生学方法的特点

2.1.4发生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原则

2.1.5发生学方法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原则

2.2旅游者行为发生学研究模型的构建

2.2.1消费者行为模型及其分类

2.2.2旅游者行为发生学研究模型

2.3小结

第3章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概念的辨析

3.1心理学对感知和认知概念的定义

3.1.1感觉和知觉

3.1.2认知

3.2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

3.2.1旅游感知

3.2.2旅游认知

3.3旅游感知和认知概念的再认识

3.4小结

第4章入境旅游者出游的隐性相关因素分析

4.1旅游者出游的隐性相关因素

4.2数据的选取及有效性检验

4.2.1数据的选取

4.2.2数据有效性检验

4.3国际旅游者出行隐性相关因素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4.3.1因子分析

4.3.2聚类分析

4.4小结

第5章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

5.1动机的概念及其构成

5.2旅游动机

5.3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的联系及区别

5.4旅游动机的分类

5.5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

5.5.1数据来源及样本构成

5.5.2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调查项目设计及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5.5.3入境旅游者的内隐性旅游动机

5.5.4入境旅游者的外显性旅游动机

5.6小结

第6章入境旅游者旅游决策行为分析

6.1消费者对信息的搜索

6.2旅游者的信息搜索

6.3旅游者信息搜寻和旅游者决策

6.4旅游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6.5旅游决策过程

6.6从环境感知因素角度对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度的分析

6.6.1分析方法及采样说明

6.6.2环境感知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6.6.3样本人口结构特征

6.6.4样本信度和效度分析

6.6.5数据结果分析

6.7基于认知地图的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二次分析

6.7.1认知地图及其应用研究

6.7.2数据处理方法

6.7.3数据结果及分析

6.8小结

第7章入境旅游者认知行为分析

7.1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体验评价

7.2旅游者认知和旅游目的地的关系

7.3旅游者认知的测度-旅游者认知指数

7.3.1指数及其分类

7.3.2消费者认知指数

7.3.3旅游者认知指数

7.3.4基于旅游者认知指数的入境旅游者认知行为分析

7.4入境旅游者认知评价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7.4.1各变量间关系和权重的建立方法

7.4.2结果及分析

7.5小结

第8章入境旅游者旅游偏好分析

8.1相关研究述评

8.2对旅游者偏好的重新认识

8.3入境旅游者旅游偏好差异变化分析

8.3.1问卷设计说明

8.3.2方法借鉴--亲(疏)景度

8.3.3旅游者偏好度

8.3.4入境旅游者旅游项目偏好差异分析

8.3.5入境旅游者旅游购物偏好差异分析

8.3.6从社会人口结构特征显示的入境旅游者的偏好

8.3.7旅游偏好度的另一个测算方法

8.4小结

第9章基于入境旅游者认知的旅游感知价值及行为意图分析

9.1价值的概念和含义

9.2感知价值的概念和相关研究综述

9.2.1感知价值的概念

9.2.2感知价值测量维度

9.2.3感知价值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9.3基于入境旅游者认知的旅游感知价值及行为意图分析

9.3.1数据来源及受调查者的社会人口结构特征

9.3.2研究假设

9.3.3分析方法说明

9.3.4信度分析

9.3.5验证性因子分析

9.3.6测量模型

9.3.7结构模型分析

9.4小结

第10章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10.1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

10.2本文的创新点

10.3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旅游者行为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研究受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的影响,经历了决策、经验和行为影响三种导向的研究发展过程。上述研究导向将旅游者行为机械地进行了“割裂”和“分解”,没有从系统、联系、综合、关联、相互影响的发生学视角,来统一地、系统地认识旅游者行为。因此,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看,这三种研究导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研究力图以发生学为红线,贯穿于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不同行为研究,从旅游者行为局部变化到整体联系,再从局部特征到内部关联上整体揭示旅游者行为变化的综合规律;这也是旅游者行为发生学模型的逐步验证过程。本文试图弥补此前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缺陷。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NO.40271037),根据行为学、心理学、地理学、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等理论,以中国入境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以发生学研究方法为主要方法论指导,以旅游者活动的时空顺序为主要研究线索,选择旅游者行为的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期望、旅游偏好、旅游认知、旅游感知价值和旅游行为意图为主要研究变量,系统完整地研究旅游者行为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发生学方法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原则:后项思索、发展性、全息系统、动态分析和静态描述相结合,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相结合。文献资料处理充分借鉴已有的旅游者行为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旅游者行为中的主要概念及各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演绎和推理,为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基础和理论假设;实证资料分析主要以2004、2005和2006年入境旅游者行为调查的7143份有效样本资料为基础,辅之于我国17个主要入境客源国的部分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力求实证分析数据的详实、可靠。 全文共为10章:第1章和第2章在相关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生学方法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原则和旅游者行为发生学研究模型,在方法论和研究框架上为后文分析搭建了基本框架。第3章主要借鉴心理学研究基础和旅游者行为研究成果,界定了具有旅游者行为研究特色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的概念,为后文实证关联分析在概念应用上做好铺垫。第4章利用宏观社会经济数据从影响国际旅游者出游隐性相关因素角度,对我国17个主要入境客源国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第5章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者内隐和外显动机及来华动机表现特征。 第6章从行为空间角度和认知地图应用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各种因素。第7章依据上文旅游认知的概念对我国入境旅游者认知行为变化和关联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第8章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者来华前和来华后旅游偏好的变化。第9章借助结构方程(SEM)的方法分析了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得到以下的结论: (1)旅游者认知是贯穿于旅游者行为的核心变量,对旅游者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2)旅游者内隐动机和旅游者需求密切相关,旅游者外显动机主要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诱导的结果; (3)旅游者决策对影响决策各因素的评估主要依赖旅游者认知;影响我国入境旅游者决策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相关因素”和“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各因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时间、收入水平和人为态度”; (4)旅游者认知行为变化具有“首因-晕轮-近因-晕轮”和“图式-顺应-同化-平衡”的阶段发展特征; (5)受旅游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旅游者偏好呈现明显的差异变化; (6)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旅游者认知是贯穿于旅游者整个行为的核心变量。 本研究试图在如下方面进行创新: (1)初步提出和验证了旅游者行为研究认知导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旅游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提出和构建了以旅游者活动时空顺序为线索的旅游者行为发生学模型; (3)界定了具有旅游者行为研究特点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的概念模型; (4)在旅游者行为测度方法上,构建了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的二维认知图式;提出了旅游者认知指数和旅游者偏好度的测度方法;建立了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关联结构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