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辆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
【6h】

中国辆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但同时也显露出增长结构“重投资,轻消费;重外需,轻内需”的失衡。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新发展策略,确立了旅游产业“战略性产业”的地位。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内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国内旅游消费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否一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到底属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内旅游的发展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国内旅游消费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系到底如何?本文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采用了多学科理论综合集成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国内旅游消费展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旅游、国内旅游需求、国内旅游消费的概念以及国内游、出境游和入境游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揭示了实现的旅游需求就是旅游消费,旅游消费能够反映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健康程度。国内游与入境游是不同消费主体对相同旅游资源的竞争;国内游与出境游是不同旅游资源对相同消费主体的竞争。学术界有关国内旅游消费的理论主要为两种,一是旅游需求理论,二是“哑铃型”经济模型。本文发现上述理论存在两大不足:一是以需求理论而非消费理论为基础的建模方式的不足;二是“哑铃型”经济模型与国内旅游消费“目的地与客源地相重合”特性不相匹配的不足。
   为了建立以西方经济学消费理论为基础的国内旅游消费模型,文章对比了不同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以及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采用了凯恩斯消费函数并添加了“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两大因子。在打破了“哑铃型”模型之后,本文通过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理论推导出国内旅游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为国内游客、国内旅游供应厂商以及政府,并建立了以个体要素层面(Individuals)、供应要素层面(Supplies)、政府宏观环境层面(Macro environment)以及重大事件层面(Events)组成的新的理论框架,得出了国内旅游消费的概念性模型-ISME模型。
   对国内旅游消费的理论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实证层面,对实证对象全方位的分析是实证检验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内旅游的的演变轨迹和结构特征,阐述了在国内旅游发展现象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是体制变化,市场化是转型时期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演变的最主要特征,制度转型对国内旅游的供求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后本文结合ISME模型,剖析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生成机理并提出所要进行实证检验的基本假设。
   在实证检验阶段,本文描述了检验模型及相关假设的方法,界定了模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变量测量方法,运用了SPSS11.5统计软件对权威统计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检验了理论假设,得到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模型。然后,本文对假设检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解释,并对检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的九个命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全面揭示了ISME模型中十二个相关因子与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关系。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回答了上文提出的问题。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发展具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城镇居民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产品供应质量、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事件;而农村居民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消费者的旅游意愿和旅游产品价格。第二,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模型中的系数表明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仍属于“卖方市场”,消费者有许多潜力可挖。第三,改革开放对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作用相当巨大,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供应体制改变所带来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提高,旅游供应商如何提供高质量、富创新的产品不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内旅游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第四,政府所创造的宏观环境与国内旅游的发展息息相关,政府如何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直接关系国内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国内旅游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本文的选题切合当前经济形势,较具现实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旅游消费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和发展,尝试着在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国内旅游的ISME消费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回答了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不同关键影响因素,并试图从供需力量的对比与宏观政策合力的角度解释了国内旅游消费的运行机制。囿于研究水平和有关数据的局限,本文仍存在诸多不足,包括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差距关系的临界点研究,国内旅游消费与出境旅游消费的竞争关系研究,国内旅游消费的季节性需求研究。对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深入和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