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灰姑娘”的缺席——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6h】

“灰姑娘”的缺席——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命题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

一、灰姑娘母题

二、“灰姑娘情结”

三、“灰姑娘型”文学文本——以简·奥斯汀小说为例

四、中国古典文学中“灰姑娘”的缺席

五、“灰公子”的出场

六、“灰姑娘”的缺席探因

(一)西方文学中的“灰姑娘”形象背后的社会历史语境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灰姑娘”缺席状态下的社会历史语境

七、“灰公子”形象出现的原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灰姑娘》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按民俗学家对灰姑娘故事的研究,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流传,有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故事版本。最早对灰姑娘故事的完整记载被认为出现在中国,是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的《叶限》的故事。 根据女权主义的研究,“灰姑娘情结”是男权社会下的特有产物,其实质是女性对婚姻的物质期待。“灰姑娘”已经成为一个文学母题,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被一再地演绎。但在中国古代那样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中,灰姑娘的形象却意外地缺席了,取而代之的是“灰公子”的形象。本文就是在探讨“灰姑娘”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缺席的原因,以及“灰公子”形象出现的背景。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七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灰姑娘母题。 这一部分概括了灰姑娘的民间故事在世界各地的发生情况、内容差别,重点叙述了中国的灰姑娘故事——《叶限》。根据这些材料,归纳出“灰姑娘”型母题具备的几个角色要素:1、灰姑娘:有着悲惨的遭遇,身份低微,美丽,善良,勤劳;2、恶势力:通常是继母和异母姐妹:恶毒,懒惰;3、帮助女主人公的神奇力量:仙女、神奇的植物或动物;4、拯救者:王子,或者其他身份高贵的男子。最后,总结出“灰姑娘”母题的情节单元通常呈现的模式:后母虐待一难题考验一神奇力量的帮助一特殊方式的身份验证(通常是验鞋)一与王子结婚。 第二部分:“灰姑娘情结”。 这一部分揭示了“灰姑娘情结”发生的历史语境——男权社会,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女性的“灰姑娘情结”:①灰姑娘与继母、异母姐妹的关系;②灰姑娘与王子的关系;③灰姑娘与神奇力量的关系;④灰姑娘的叙事重点。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一、“灰姑娘情结”体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下的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经济上的、情感上的)(这是一个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所做出的反应);而男女矛盾最终在爱情的名义下得以象征性的调和。 二、“灰姑娘情结”也体现了地位低下的阶层与上等阶层之间的矛盾;代表贫穷阶级的灰姑娘最终能与代表权势阶级的王子结合,这种愿望满足象征性地调节了这两个阶级之间的冲突,渴望以一种浪漫的爱情和道德的最终回报,解决社会中各阶级之间断裂以及不能自由流动所带来的内在矛盾。 第三部分,“灰姑娘型”文学文本。 这一部分以简·奥斯汀小说为例,从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两个方面,分析了“灰姑娘型”文学文本的特点,发现“灰姑娘型”文学文本基本上保留了灰姑娘母题的主要人物类型与情节设置,是这一类民间故事以小说形式的再现。此外,还分析了“灰姑娘型”文学文本与原始母题的不同之处:在争取婚姻幸福的过程中女性自身的力量得以强调,对爱情的描述也超越了原始母题中王子对灰姑娘“见色生情”的肤浅。 第四部分:中国古典文学中“灰姑娘”的缺席。 这一部分陈述了灰姑娘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缺席状态,并分析《李娃传》中的李娃为什么不能算作“灰姑娘”形象。 第五部分:“灰公子”的出场。 这一部分分析了“灰公子”形象的特点,认为他们是具有“灰姑娘情结”的古代下层寒士,通常希望通过婚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获得飞黄腾达的机会,对婚姻怀有一种物质期待。这部分还梳理了历代文学文本中的灰公子形象。 第六部分:“灰姑娘”的缺席探因。 这一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集中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灰姑娘”形象缺席的原因。根据“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认为,探讨一种文学现象出现或缺席的原因,必然要首先揭示这一文学现象背后那个未出场的社会历史语境,以及那种语境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这一部分又分为两个小块来论述: (一)西方文学中的“灰姑娘”形象背后的社会历史语境:认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灰姑娘”形象正是在18世纪末20世纪初那样一个特殊的复杂的社会历史语境下,中产阶级女性面临种种问题与困境,希望能在文学中象征性地解决或处理那些矛盾与冲突的产物。首先,女性能够以作家的身份,发出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其次,产业革命使妇女从劳动中得以解放,降低了妇女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地位,从而使她们对男性的经济依赖更强,激发了她们对配偶和婚姻的物质期待;最后,妇女运动、慈善事业等促进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萌发。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灰姑娘”缺席状态下的社会历史语境:女性被排斥在文化的边缘,女性的声音被男性沉默化了。那些出身上层的女性也许可以获得知识,并从事文学创作,抒发自己的心声,但这种行为本身是不被主流话语所赞赏的;而且,由于她们本身所处的环境优越,在家庭殷实的基础上,很少会产生强烈的物质期待,对于婚姻,她们更多是追求一种纯洁的爱情。而那些出身底层的女性,她们的教育更多地被限制在百工技艺方面,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鲜少能获得文化知识的培养,这样,她们完全被剥夺了话语权,即使她们萌生过“灰姑娘情结”,但她们本身却缺乏通过文学的形式来表达心声的能力。正是古代女性的文化边缘位置造成了古代文学中灰姑娘形象的缺席。 第七部分:“灰公子”形象出现的原因。 这一部分讨论“灰公子”形象出现的原因,认为“灰公子”的出现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科考顺利的需要,也为了榜上有名之后仕途的平坦,寒门士子期望通过联姻权门来达到目的,他们对待婚姻充满了理性的物质期待。借助灰公子的形象,古代下层士人们对于婚姻的物质期待和对于获取功名的焦虑、渴望,都在文学文本这一特殊的意识形态话语中得到了象征性的释放和解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