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雄性生殖发育毒性及健康危险度评价
【6h】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雄性生殖发育毒性及健康危险度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主要缩略词表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暴露水平及与人群健康效应的潜在关联

第一节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测定与分析

第二节人体生物样品中phthalate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第三节人体生物样品中phthalates含量与人群健康效应的相关分析

小结

第二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雄性生殖机能的潜在影响

小结

第三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雄性生殖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第一节对Sertoli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

第二节Fas/FasL细胞凋亡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DBP、DEHP及其代谢物雌激素样活性探讨

第四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的探讨

小结

第四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人群健康的风险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Ⅲ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该课题采集了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样品(地表水、土壤、底泥和水生物),同时采集了上海地区的人体生物样品(血清、脂肪和精液),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其中三种常用phthalates(DBP、DEHP和DEP)的含量,以了解其在环境和人体中的内、外暴露水平.结果表明大部分环境及人体生物样品中能检测到上述三种化合物,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中普遍存在phthalates的污染,并且人体已经暴露于一定量的phthalates,尽管水平比较低.该次测定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phthalates含量水平相近.在测定人体生物样品的phthalates含量的同时,对女性血清激素水平和男性精液质量参数进行分析,并对人体生物样品中DBP、DEHP和DEP含量与女性血清激素水平、男性精液质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血清中DEP含量与FS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男性精液中DBP和DEHP含量与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液量及精子畸形率有统计学关联.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增塑剂.DBP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生物体,并可能影响生物体及其后代的生殖发育过程.动物试验中,DBP暴露的敏感窗口期是宫内暴露和哺乳期.因此,该研究在GD1~PND21天灌胃染毒母鼠(DBP染毒剂量分别为0、50、250和500mg/kg b.w/day),观察DBP对F<,1>代仔鼠的生殖发育毒性至仔鼠性成熟期(PND70).在低剂量DBP染毒组(50mg/kg b.w/day)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据此得到DBP宫内暴露和哺乳期经口染毒对F<,1>代仔鼠生殖发育毒性的NOAEL为50mg/kg b.w/day,经口摄入的参考剂量(RfD)为500μg/kg b.w/day.近年来,phthalates的生殖发育毒性被认为与其内分泌干扰活性有关.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DBP和DEHP的毒作用机制.在以上研究及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DBP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首先根据DBP的环境暴露资料确定人体主要的暴露途径为食物、饮用水、室内空气和大气,估算出各途径暴露量分别为13.3、1.28、0.133和0.046μg/kg b.w/day,并推算得到人体每日的总摄入量为14.8μg/kg b.w/day;这一数值与美国EPA提出的DBP经口摄入RfD(10μg/kg bw/day)和该研究根据DBP生殖发育毒性的NOAEL提出的RfD(500μg/kg bw/day)较接近,仅差一个数量级.考虑到还有其他环境暴露来源,并且人群研究中已发现人体中DBP含量水平与某些不良健康效应间有统计学关联,可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群已暴露于一定水平的DBP,尽管环境中DBP的污染负荷不高,但已经与血清激素和精液质量参数等人群健康效应出现统计学关联,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加强对DBP的控制和管理,保护人群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