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想象的现代性——“虚无、暴力与乌托邦”的世界性因素
【6h】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想象的现代性——“虚无、暴力与乌托邦”的世界性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个体”的疾病

第一章中国文学现代经验的来由

第一节可能的开端

第二节“诗学-哲学(神学)-政治”的线索

第三节学问家与思想家的关注

第四节顾准的提示:政治的平民化

第五节在神学的纬度上:拯救要素

第六节“现代世俗性”的取向

第七节现代“夷夏之辨”

第八节可能的自由、良知和人道主义

注释

第二章“鲁镇”的叙事学

第一节旧制度的遗产

第二节知识者复杂的“现代”想象

第三节中国日常世界的“科学”肖像

第四节现代想象的压缩性

第五节“现代之前”和现代的追问

第六节现代想象的界限

第七节日常世界的发问

第八节曲阜的降格与颓败的现实

注释

第三章中国启蒙的复杂生成

第一节“未来”的要素与可能

第二节对历史的“虚无”和暴力想象

第三节中国现代启蒙的复杂生成原则

第四节《新青年》的刊物易名事件

第五节代际革命

第六节“历史意志”对历史的复仇

第七节反传统主义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八节虚无、暴力与乌托邦的经验同盟

注释

第四章围观、恐惧和道德事件——鲁迅两篇《复仇》的分析

第一节日常世界的自我审判

第二节“鲁镇”的双重危机

第三节第一种“复仇”:身体语言与围观者

第四节现代虚无事业的开启

第五节《复仇》其二:神学原典或中国生活的世俗性

第六节肉体疼痛:从“神之子”到“人之子”

注释

第五章现代“个体”的诗学意义——《过客》以及对虚无的某种克服

第一节诗学的隐喻领域

第二节面对过去与未来都不可信的虚无

第三节面对中国世俗性的悖论

第四节上路的“过客”

第五节过客:现代个体的“立法者”

第六节“过客”的立法要素:劝宿、布条和声音

第七节布条之“重”

第八节两个过客的“轻”与“重”

第九节亚细亚现代个体的“现代”使命

注释

第六章启蒙与启蒙的异化:国家与个体(农民)的关系——乡间世界道德自足性的消失

第一节历史哲学的承诺与暴力性

第二节从“呼兰河”到“未庄”

第三节地方性与现代取向上的日常道德

第四节精神暴力与现实暴力

第五节从阿Q到“小腿疼”

第六节常识性道德基础的现代困境

第七节“精神胜利法”的契约性

注释

第七章现代中国启蒙的内在悲剧——历史虚无化的时间“想象”

第一节从鲁迅到胡风

第二节共时性的想象

第三节胡风对“绝对主义”的某种批判

第四节作为颂歌的“时间开始了”

第五节个体知识者的迷途

第六节时代所受的诅咒与启蒙的内在悲剧

第七节《武训传》事件:“历史解释”的权力与合法性

第八节现代乌托邦: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历史神话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真正认清历史的努力是在建立历史与现实的批判的同时,建立更有价值也更为必须的历史与现实的宽容.没有批判、没有理解,也就没有体谅;没有对历史的原谅和宽容,也就不会真正有现实的自由与宽容.文学史的意义不会自动呈现,它需要想象和阐释.自近现代以来,由于人们的历史经验主要是通过文学来描述,在现代历史中,作为民族、群体和个体的精神和体验知识谱系化、符号化的文学,它与历史境遇和历史经验的复杂关系构成了文学自身的现代性.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现代性,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