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宗教管理研究
【6h】

唐代宗教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绪论

第一章:唐代法令对宗教的规定

第一节律、令、式、敕对宗教的规定

第二节唐代的宗教法规——《道僧格》

第三节道僧格的复原

小结

注释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一节宗教管理机构溯源

第二节宗教管理机构

第三节僧官与寺职

第四节道官—道门威仪使

小结

注释

第三章:出家制度

第一节出家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出家得度的方式

第三节童行制度

第四节度牒制度

第五节授戒与戒牒

第六节配名与移隶

小结

注释

第四章:寺观管理与籍帐

第一节唐以前的寺观管理

第二节唐代寺观管理

第三节唐代僧道籍帐的管理

第四节寺观数额与僧道人数

小结

注释

第五章:制约与激励

第一节国家对宗教礼仪与活动的制约

第二节 激励措施—赐紫师号与封授官秩

小结

注释

第六章:寺院经济的管理

第一节对寺观土地与依附人口的管理

第二节寺院经济管理的个案考察—以国家对三阶教无尽藏控制为例

第三节寺院财产保护与限制私蓄

小结

注释

结语

附录图表

附表一:康代功德使任职表

附表二:唐代道士赐紫师号官秩表

附表三:唐代僧人赐紫师号官秩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唐代宗教管理的法规、制度和及其实施状况的研究,力图对唐代宗教管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选题通过对史料进行翔实的考辩和分析,结合社会学的个案研究的方法,并适当运用统计列表等方法,就唐代宗教管理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实施进行研究,以求对唐代的宗教管理状况及其对宗教发展的影响有一个比较周详的考察。  第一章是辑录和复原唐代律令格式对宗教的规定。  第二章研究宗教管理机构。主要是对祠部、功德使职能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第三章研究出家制度。对唐代得度方式、童行制度、度牒制度、授戒和戒牒、配名与移隶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四章为唐代寺观管理与僧道籍帐研究。唐代寺观管理包括对唐代寺观的建立、等级划分和赐名给额。  第五章对宗教管理实施状况的研究。通过具体的宗教礼仪与活动如衣食住行的管理来探讨宗教管理的成效。  第六章研究唐代国家对寺院经济的管理。首先研究对寺观土地管理与依附人口控制。提出唐代僧道的土地授予是实授,且国家对僧道授田是有区别的,这与唐代崇道的政治因素密切相关。国家对寺院土地的控制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手段,在总体上是控制着寺院经济发展的。其次以个案考察的研究方式探讨了国家对寺院经济商业方面的控制,通过对三阶教无尽藏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对危及自己利益的经济行为是如何控制的。第三研究国家对僧尼私蓄的限制和寺产的保护,无论是限制还是保护都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防止教团堕落腐化和维持宗教的正常发展。通过这章的研究,表明唐代寺院经济在国家管理下,寺院经济逐步衰落,无力对抗国家。宗教特权和自主性正在丧失,教权越来越屈服于王权。  综上所述,唐代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宗教实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唐代的管理宗教制度也为唐代的宗教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这一切都有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宗教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