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规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早期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6h】

常规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早期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对照研究常规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4年6月到2005年3月间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24例,适合行常规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随机分为C组(CCABG)和O组(OPCAB)各12例。术前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未应用ACEI药物和利尿药治疗。临床部分,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相关临床指标。实验部分,分别留取术前24h(T0)、术中(T1)、术后24小时(T2)、术后48小时(T3)四个时间段的尿液标本测定尿肌酐含量及总尿量,在每个时间段的开始抽取3-5ml静脉血,新鲜血标本离心后测定血肌酐。通过血、尿标本检测结果计算肌酐(Cr)清除率,公式如下:Cr清除率(ml/min)=[尿Cr浓度(mg/ml)x尿量(ml/min)]/血Cr浓度(mg/ml)。同时采集每一时间段5-10ml尿液放入-20℃冰箱保存,集中送检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计算尿蛋白或酶排量(蛋白或酶浓度与Cr浓度之比)。统计学处理:所有的数据均以平均值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定P<0.05为有显著差异。 结论:OPCAB早期临床效果优于CCABG。CCABG与OPCAB均在肾小球和肾小管水平诱发了可逆的亚临床肾脏损伤,对肾小管损伤大于肾小球。OPCAB对肾功能的损伤明显轻于CCABG。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