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改革研究
【6h】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图目录,表目录

摘要

导论

第一章合作金融理论与我国农村信用社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章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

第三章农村信用社2003年以来改革的研究

第四章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的主题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改革研究。在这篇论文中,探讨我国农村信用社50年来发展的历程及困境,提出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与措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其5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成为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力军和金融支农的主要力量。但由于体制的缺陷,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积重难返,逐渐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功是建立一个适应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需要。然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研究合作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合作金融在国外的实践。讨论了合作金融的定义、原则及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国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随后,是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有关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适应方向的争论——合作制还是商业化;二是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性质的有关理论争论。 第二部分回顾我国合作经济的起源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半个世纪来农村信用社伴随着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考察它的五个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导致农村信用社今日困境的重要原因。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的特点,结合合作金融的制度优势及在国外发展的经验,得出结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天然土壤,以合作制的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取向。 第三部分探讨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的成败得失。中央政府2003年以来启动的以明晰产权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为中心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的显著的成效:新的监督管理体制逐渐形成,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历史包袱有效化解,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抗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支农功能明显提高,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但是,本轮改革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也不容回避。一是改革的设计存在制度性偏差,出现了非互助性和服务非农化的合作金融制度功能异化的问题。二是在各地具体操作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突出问题:法人治理结构异化,风险管理软化,增资扩股名利化,股权结构分散化,监督管理多头化。 最后,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改革中出现的合作金融功能异化的问题,提出产权归位、进行制度定位和放松管制的对策;同时要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切实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增强支农服务功能,以及加强金融监管。从以上方面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乡(镇)、村和农民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