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在(足母)外翻治疗中的原理及其疗效分析
【6h】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在(足母)外翻治疗中的原理及其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与(足母)外翻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行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的<足母>外翻患者的影像学测量比较以及随访量表评分来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以及疗效的确切性和稳定性。 方法:一般资料:21例躅外翻患者,患足21足,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0.3±9.6岁(46-71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5±0.48年(1-2.5年);正常对照21例,21足。症状与体征:21<足母外>翻足术前均有明显转移性跖骨头下疼痛症状,且术前Lee氏法检查均示第一跖楔关节均有过度活动,负重时足横弓塌陷;手术:21例足母外翻足均行改良Lapidus手术(第一跖楔关节融合+远端软组织手术);影像学测量:<足母>外翻患者术前术后均摄足部负重正位片和非负重及负重位的侧位片,正常对照者摄非负重及负重位的侧位片。测量指标包括<足母>外翻角(HVA)及一、二跖骨间角(IMA)(负重正位片),内弓顶角、前弓角(负重侧位片)及相应关节(第一跖楔关节、楔舟关节、舟距关节)负重前后的矢状位活动度(单位:度)。分析比较及随访观察:比较术前<足母>外翻患组与正常组的内弓顶角、前弓角、第一跖楔关节、楔舟关节、舟距关节的矢状位活动度;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躅外翻角(HVA)及一、二跖骨间角(IMA)、内弓顶角、前弓角的变化;比较躅外翻患者自身手术前后楔舟及舟距关节矢状位活动度的变化;比较手术前后躅外翻患者的AOF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随访症状变化及并发症。 结果:术前<足母>外翻组与正常组内弓顶角及前弓角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该躅外翻组的内侧纵弓低于正常足且存在塌陷;术前<足母>外翻组与正常对照组内侧纵弓各相关关节的比较显示主要差异存在于第一跖楔关节(P<0.05),比较另两个关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该躅外翻组第一跖楔关节的过度活动的确存在;手术前后患者的<足母>外翻角(HVA)及一、二跖骨间角(IMA)均显著减小,水平位上矫形效果满意;术后患者内弓顶角及前弓角较术前减小(P<0.05),表明该手术重塑内侧纵弓的效果确切。手术前后楔舟关节的矢状位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t,P>0.05),舟距关节的矢状位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t,P>0.05);术后患者的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 结论:部分<足母>外翻患者相较正常人内侧柱的过度活动主要体现在第一跖楔关节,这是行改良Lapidus手术较强烈的指征。我们认为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可以有效地重塑足内侧纵弓,且第一跖楔关节矢状位上的近端邻近关节(楔舟关节、舟距关节)并未发现因继发的负荷增加造成的关节过度活动现象,术后AOFAS评分明显提高,我们认为改良Lapidus手术疗效确切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