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6h】

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论文的结构

第四节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产业内贸易理论及产业内贸易水平衡量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分类

第三章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

第一节样本数据的选择

第二节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

第三节我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修正

第四节各主要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第四章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

第一节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

第二节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第五章发展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发展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宏观层面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节发展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微观层面的对策和建议

第六章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场革命。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广泛应用和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格局日益出现深刻变化。产业内贸易在给贸易国带来收益的同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制造业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改革开放、加入WTO,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迅速发展,中国成为贸易大国,而我国经济与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制造业的发展。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研究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状况有利于今后我国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此方面的研究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 本文首先将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作一个综合性回顾,回顾了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总结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法,并且分析每种计算的利弊。然后按照SITC的分类法和海关统计的数据,计算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并剖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接着又分别计算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提高我国与以上两类国家之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潜力和途径。笔者总结上述的两个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总体上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6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要高于我国制成品的总产业内贸易指数。各类产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如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发达国家的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如与东盟各国、南非和巴西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偏低,双方的贸易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后,笔者对发展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对策和建议,例如:政府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商品的优化升级,合理引导外资;调整产业内政策,扩大规模效应。企业要重视和强化产品差异化的创造;注重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改善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增加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与其他各国的产业内分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