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研究
【6h】

中国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金融机构大量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性投资的的转嫁、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先天不足的融资体制、国有体制导致的所有人缺位、内部人控制和委托代理链过长以及泡沫经济等。另外,监管不到位、市场机制失灵同样会导致有问题金融机构的产生。一旦出现有问题金融机构,一定会给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并会产生了一系列令人生畏的负外部性,进而产生马太效应,形成银行业危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纵观全球范围内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救助机制、市场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这三者构成了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框架体系。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处置过程中透明度较高、法制化程度高以及有关各方配合度都很高,这些都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实践也证明,处置的及时性非常重要。对国有商业银行救助行动是本次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和处置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用外汇储备向四大银行注入资本金;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和发行股票上市。这些处置措施增强了金融结构的资本金实力,强化了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金融机构在透明化、规范化的框架下进行运作。对95%以上的有问题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关闭,对余下公司实行分业管理、规范运作。对于有问题证券公司的处置,则是结合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对证券市场不规范行为的系列整治。对有严重问题的证券公司实行关闭和托管措施。在对有问题证券公司处置过程中建立了投资者保护基金。对于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一系列措施,从总体上来说是有效的。
   由于各种原因,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有问题金融机构引发接管方危机,被救助金融机构缺乏自我恢复技能,银行在执行贷款政策时矫枉过正,导致“担保链”问题,资产管理公司违规经营状况严重,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缺乏统一机制,有些措施容易产生新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金融企业在接管有问题金融机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辩证认识金融创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提高有问题金融机构的自我恢复技能。从政府角度来看,要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解决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的资金问题,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源上杜绝有问题金融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