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许鞍华的身份激活——对《倾城之恋》电影改编的文化阐释
【6h】

许鞍华的身份激活——对《倾城之恋》电影改编的文化阐释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论文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角度切入,对《倾城之恋》在两种媒介间的转换给予关注,探讨许鞍华的多重文化身份。关注小市民的创作风格确立了许鞍华独特的人文式的导演文化身份,通过《倾城之恋》改编为电影的创作,她将自己的身份具体化为探寻香港的都市文化身份和现代女性的文化身份。“身份”理论的应用在本论文中舍弃对冲突方的鉴别,而是着重从无到有的激活。
   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缘由和现实意义,对研究动态进行述评,明确论文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此外,在这一部分,我还对本文要研究的内容、问题和思路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通过研究《倾城之恋》的改编,一方面可以看到张爱玲借香港传奇所讲述的上海故事,另一方面又可以观察许鞍华如何借张爱玲的故事来追忆香港的历史文化。而能将两代才女联系在一起的则是二人共同的人生艺术旨趣,此创作风格也确立了许鞍华的导演文化身份。深入民间,关注个体,关注市民,作品虽然给人世俗感,但敏锐的艺术感觉使其捕捉到了日常生活折射出来的生命苍凉,作品因而显得荡气回肠,没有通俗的夸张。
   第二章从叙事策略转换的角度,撷取了电影再创作过程中在意象上的改动:旗袍作为道具被电影以特写镜头着意突出,并放到了洋人的派对上;上海式的跳舞从小说的叙述性语言转为电影的类像式画面;上海菜馆隐去了在小说中的名字,但影像透出的气氛反映出南下的上海菜已经支配了一流菜馆,上海的“海味”正式入主港岛。这三大文化元素可以说是上海对香港文化的礼献。运用文化阐释的方法去解读这些符码,借助导演许鞍华的文化追忆,再现影片所指涉的历史文化问题和社会症候,从而揭示都市文化的多元化特质。
   论文的最后一章采用女性批评的方法分析《倾城之恋》的女性视角、女性主人公形象和女性观众,论证从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在80年代的香港被接受的原因,归纳出流苏性格中的“精明”特质。虽然这一特质是被传统所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自我激发的一种“奇异的智慧”,但它迎合了港岛崛起的“现代女性”的精神心理诉求。《倾城之恋》所展示的具体女性的真实生存经验指出了通向女性主体性之路,对现代女性的文化身份内涵也有了新的观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