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0-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指导研究
【6h】

0-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指导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存活高危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也相应迅速增加。目前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如何将医疗专业机构在发现、评估、诊治、干预脑损伤高危儿的一整套基本模式应用于社区家庭;开发构建社区早教公共服务模式及管理指导的网络,在国内目前的研究报道还非常少。本课题对上海市0-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编制出一套可在社区使用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材料;并为了更好地控制混杂因素,选取在高危儿中占很大比例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旨在探索建立一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基础、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进行系统管理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模式。
  第一部分上海市O一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调研
  [目的]
  了解上海市0-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
  [方法]
  选取市区、城郊结合区、郊区各一个,抽取三个区的部分妇幼保健机构、早教机构、特教机构、残联共12家单位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问卷法、个别访谈法和文献查阅法进行调查。
  [结果]
  1)妇幼保健机构:5家机构对0-3岁高危儿进行了建档管理,3家机构存在有高危儿失访率较高的问题;3家机构开设有高危儿门诊,尚未提供系统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服务;1家机构开展了系统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服务,尚未进行高危儿跟踪评估和干预效果评价;5家机构均有不同程度早期干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
  2)早教、特教机构和残联分别对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开展工作,未提供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服务。
  [结论]
  社区内0-3岁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服务还没有形成系统运行的模式,大部分0-3岁高危儿没有得到系统的早期干预;建议尽早建立一个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以三级医疗保健网为管理和业务依托、多学科合作的高危儿早期干预体系,以此降低高危儿的致残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第二部分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早期认知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价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早期神经心理和视觉系统发育的影响,为开展系统的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1)对干预组早产儿进行定期随访并实施早期干预,未干预组早产儿常规随访:
  2)于矫正6月龄、9月龄、12月龄时对二组早产儿进行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SID-Ⅱ)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测试。
  [结果]
  1)二组早产儿BSID-Ⅱ测试结果显示,6月龄、9月龄、12月龄干预组早产儿的MDI、PDI均高于未干预组早产儿,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二组早产儿FVEP测试显示:6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FVEP的P1波潜伏期较未干预组早产儿缩短,差异统计学上显著意义(P<0.05),N1波、N2波潜伏期和N1P1振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早期认知功能和视觉系统的发育;将BSID-Ⅱ和FVEP相结合的评价,能从认知行为表达和脑电生理二方面更客观而全面地评价早产儿的发育状态;早期干预的实施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远期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第三部分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模式的建立和评估
  [目的]
  通过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对早产儿进行系统管理和早期干预,探索实施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有效模式。
  [方法]
  1)分别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和卢湾区妇幼保健院应用课题组编制的早期干预材料,定期随访早产儿共90例。
  2)每次随访根据发育评估的结果给予家长针对性的教养指导,记录家长对干预指导的依从性。统计分析家长对干预指导的依从性和失访率,并比较不同模式下早产儿早期干预参与率的差异。
  [结果]
  1)三级医院随访的早产儿失访率较高(39.4%),区级妇幼保健院随访的早产儿失访率较低(12.5%),两个医院的早产儿失访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早产儿失访与否和家长对干预指导的依从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和早产儿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显著负相关;而家长对干预指导的依从性与双亲受教育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
  3)在失访原因中,以家长认为“没必要随访”而失访的早产儿最多,占总失访人数的34.5%;其次为“居住距离远”、“流动人口去了外地”和“太忙没时间随访”等原因。
  [结论]
  卢湾区妇幼保健院开展的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早期干预模式更有效,失访率较低,能系统管理到社区中的每一个早产儿;但是还存在参与率较低、早产儿家长不重视随访干预等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