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间佛教的新形式——都市佛教的研究
【6h】

人间佛教的新形式——都市佛教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指导小组成员

摘要

绪论

一、中国佛教的近代发展简况

二、“人间佛教”运动与都市佛教针对的问题

三、都市佛教的研究情况与主要成果

四、本文研究所依据的方法和材料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人间佛教研究

第一节 “人间佛教”的概念与特征

一、“人间佛教”的界定

二、“人间佛教”的特征

第二节 “人间佛教”的历史发展追溯

一、“人间佛教”提出的社会背景

二、“人间佛教”的提出

三、“人间佛教”的目标

第三节 “人间佛教”的现代发展

一、台湾地区的“人间佛教”状况

二、大陆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

第二章 人间佛教发展的新形式——都市佛教的出现

第一节 人间佛教的问题及都市佛教理念的提出

一、“人间佛教”的问题

二、“都市佛教”的提出

三、“都市佛教”与当代佛教发展方向

第二节 “都市佛教”的研究现状与成就

一、“都市佛教”的研究现状

二、“都市佛教”的研究成就

第三章 “都市佛教”及其特点

第一节 关于“都市佛教”

一、“都市佛教”的定义

二、关于与“都市佛教”相关的几组概念及其关系

三、都市佛教的组织及活动方式

第二节 “都市佛教”的特点

一、“都市佛教”的宗教性

二、“都市佛教”的入世性

三、“都市佛教”的对治性

四、“都市佛教”的现代性

五、“都市佛教”的都市性

第四章 “都市佛教”的地位与功用

第一节 “都市佛教”的地位

一、“都市佛教”的政治地位

二、“都市佛教”的经济地位

三、“都市佛教”在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节 都市佛教的功用

一、宗教信仰功能

二、道德教化功能

三、文化功能

四、心理输导功能

五、慈善公益功能

六、环境保护功能

七、经济旅游功能

八、对外交往功能

第五章 从适应到批判——都市佛教的超越性价值

第一节 佛教与中国社会适应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当代都市佛教的社会适应

一、佛教与社会的适应概述

二、当代都市佛教与社会的适应

三、佛教的社会适应及其超越性价值

第三节 当代都市佛教与社会适应的内容

一、都市佛教与社会适应内容概述

二、都市佛教与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从信持到发展——都市佛教的未来

第一节 对三宝的信持是都市佛教发展的前提

一、三宝简述

二、都市佛教的三宝信持

三、三宝信持与都市佛教的未来

第二节 提高僧众的素质是都市佛教发展的关键

一、都市佛教中的僧众

二、都市佛教僧众的地位与作用

三、提高僧众的素质是都市佛教发展的关键

第三节 健全和强化组织是都市佛教发展的保障

一、都市寺院的管理

二、各类佛教组织的管理

三、强化佛教业务指导部门和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

第四节 融入社会是都市佛教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简短的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演绎出了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人间佛教”运动。海峡两岸佛教在“人间佛教”的旗帜下,把关注社会,融入世事,切入现实,贴近百姓生活作为当今佛教发展的主轴。大陆佛教最近三十年来,都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中佛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是观察到这种现象,称之为“都市佛教”,并以其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本文的主体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当代中国的人间佛教的研究”,对当代人间佛教所指向的对象及其内容作了初步的概括,并通过对其起源和在海峡两岸的不同发展现状也作了简要的考察,目的是突出人间佛教本身的特点及作用;第二章“人间佛教发展的新形式——都市佛教的出现”,通过分析人间佛教在当代的发展,提出其所面对的问题,并根据现实的情况提出“都市佛教”概念,目的是为化解当前人间佛教的困境提供一个可能的选项。同时对近年来都市佛教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果作一概要性介绍;第三章“都市佛教及其特点”,提出“都市佛教”的概念以对当前都市佛教的现状作初步的界定,分析其与相关概念间的几组关系,着重考察了都市佛教的组织活动方式及都市佛教的特点;第四章“都市佛教的地位与功用”,考察分析了都市佛教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考察其对社会所具有的多种作用,目的是通过三、四两章的考察分析,使人们对都市佛教能有个全面的把握;第五章“从适应到批判——都市佛教的超越性价值”着重对都市佛教的不共世特征进行考察,分析它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处理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如何应对社会的现代发展,保持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特征;第六章“从信持到发展——都市佛教的未来”,侧重对都市佛教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进行分析,对保证都市佛教未来发展方向所应注重的内容作了粗浅的说明,强调都市佛教未来发展中必须注重的内容。
  通过对“都市佛教”的考察分析,人们认为,作为人间佛教发展的新形式或新阶段,“都市佛教”还处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但它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值得人们持续观察和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