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逸叢书》编刊考
【6h】

《古逸叢书》编刊考

代理获取

目录

論文指導小組成員

摘要

導言

上编《古逸叢書》底本考

第一章 校正覆刻型底本研究之一——以《爾雅》爲例

一、《爾雅》在《古逸叢書》中的地位

二、宋監本舆古逸本的聯繫

三、宋監本舆古逸本的差異

四、古逸本末業的兩個問題

五、結論

附 《爾雅》古逸本、宋監本、宋刻十行本校記

第二章 校正覆刻型底本研究之二——以《易程傅》為例

一、《古逸叢書》本《易程傅》底本及其相關版本之調查

二、復旦本舆古逸本底本屬於同一版本系统

三、復旦本刷印時間晚於古逸本底本

四、古逸本舆復旦本之異同即古逸本舆其底本之異同

五、古逸本舆復旦本的五類不同

六、結論

附 《易程傅》古逸本、元至正本校記

第三章 集字成書型底本研究——以《老子注》為中心

一、古逸本《老子注》的版本

二、古逸本《老子注》的文本來歷

三、古逸本《老子注》的集字過程

四、古逸本《老子注》舆《南華真經注疏》的比較

五、結論

附 《老子注》古逸本、宇惠本、局本校記

下编 《古逸叢書》刻印考

第一章 版片研究——以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馆所藏為據

一、版片的來歷及現狀

二、版片的實物特徵

三、從版片看叢書的犏纂過程

四、版片中包含的訪書刻書细節

五、版片磨损舆印本面貌的關係

六、結論

第二章 試印本研究——以《原本玉篇零卷》為例

一、古逸本《原本玉篇零卷》之來歷

二、浙圖藏試印本的基本情況

三、校改凡倒、校記内容及其價值

四、校勘者的身份

五、結論

第三章 初後印本研究——以《爾雅》為中心

一、文獻記載的刷印過程

二、古逸本《爾雅》的刷印次數

三、古逸本《爾雅》刷印效果的演變

四、正文舆跋文的時間關係

五、附論《古逸叢書》的单行本舆叢書本

六、結論

附 古逸本《爾雅》初後印本磨损例證及數據

附编 《古逸叢書》主事者再考

一、黎楊二人訪求叢書装底本的成績

二、黎庶昌東遊刻書考述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展开▼

摘要

光绪十年(1884),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与其随员杨守敬在日本东京合作刊成《古逸丛书》。该丛书共收书二十六种,其大部份皆覆刻自当时中国罕见的汉籍。一般认为,《古逸丛书》较为忠实地表现了底本面貌,但事实上其刊行时曾采用各种方式对不同底本进行校正加工,故其底本性质及刻印过程皆有深入研究之必要。本文在勾稽史实的基础上,广泛调查北京、上海、扬州等地公藏的印本、版片等实物材料,意在还原《古逸丛书》的编刊过程并阐明其与印本特点的联系。
  全文分上编、下编和附编三部份。
  上编为《古逸丛书》底本考,共三章,分别从校正覆刻和集字成书这两个角度对其底本的性质及特点进行研究。第一章以古逸本《尔雅》为例,探讨覆刻型底本的源流演变;第二章以古逸本《易程传》为例,探讨从底本到印本的过程中所作校改的意图、内容;第三章以古逸本《老子注》为中心,探讨集字成书的方法及得失。
  下编为《古逸丛书》刻印考,共三章,分阶段对其从刻板到正式刷印的过程进行考察。第一章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所藏版片为据,在介绍其形制、刻工的基础上,讨论版片中的印章题名、剜改抽换和磨损等问题;第二章以浙江图书馆所藏《原本玉篇零卷》试印本为例,解释了校改凡例、校记内容和校勘者身份的问题;第三章以《尔雅》为中心,针对其刷印次数、初后印效果演变、正文跋文时间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了《古逸丛书》单行本与丛书本的类型和特点。
  附编为《古逸丛书》主事者再考,共两章。首先考察了黎、杨二人各自访求丛书底本的成绩,然后勾稽了黎庶昌刊刻其他书籍的事迹。
  本文主要依据《古逸丛书》的现存版片及诸次印本,以剖析典型个案的方式,比较真切地还原了其编刊的全过程。在区分底本类型的基础上,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印本及其相关版本加以校勘,辨明了其底本源流及校改内容,使学界得以更准确地理解近代所谓覆刻本的含义。同时,首次将《古逸丛书》的版片与其印本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为古籍版本研究如何利用版片等实物材料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例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