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人抗体可变区框架结构和拮抗肽设计新型TNF-α人源小分子拮抗剂
【6h】

基于人抗体可变区框架结构和拮抗肽设计新型TNF-α人源小分子拮抗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新型分子(TSA1)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功能评价

一、新型分子(TSA1)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二、新型分子(TSA1)的功能评价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虚拟单链抗体构象库的建立及TSA2的筛选与功能评价

一、虚拟单链抗体构象库的建立及TSA2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二、新型分子(TSA2)的功能评价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但TNF-α的过表达会破坏机体的免疫平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Crohn’s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都证实,抑制TNF活性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个有效措施。目前,已被FDA批准的TNF-α拮抗剂有TNFRII-F<,C>融合蛋白和抗TNF-α单抗,但昂贵的生产成本或潜在的诱发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的副作用,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开发新型TNF-α拮抗分子必要而有意义,人源小分子抗体由于其独特的治疗价值而受到人们的瞩目,但高亲和力人源抗体的获得有一定困难。 本实验室在TNF-α拮抗分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自主研制的鼠抗TNF-α中和单抗Z12能特异性识别TNF-α的141~146位这一功能表位;根据理论模拟构建的TNF/抗体相互作用的复合物模型,设计获得功能性拮抗肽(PT2、PT3、PT4、PT7);利用人抗体可变区重链框架(V<,H>5)展示拮抗肽(PT2、PT3、PT4),设计并合成获得单域抗体(PTVH5),其活性明显好于拮抗肽,证明抗体可变区框架适于展示拮抗肽。 基于此,借助已建立的“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结构信息设计新型功能分子”的技术平台,本论文提出以人抗体可变区(重链、轻链)框架展示拮抗肽(PT2、PT3、PT4、PT7)设计虚拟单链抗体构象库,借助TNF/抗体相互作用动态模式,虚拟筛选新型TNF-α单链抗体分子,合成获得单链抗体分子并通过生物学实验验证其功能。 研究结果如下: 1.在单域抗体PTVH5(用V<,H>5框架来展示拮抗肽PT2、PT3、PT4)的基础上,按照“结构匹配、静电互补”的原则,从人的七类轻链可变区(V<,L>)通用框架中选择与之匹配的V<,κ>I框架,用拮抗肽PT7替换V<,κ>I框架中的CDR3区,通过Linker连接,设计成新型分子TSA1。理论分析发现,TSA1稳定性较好,识别TNF-α的14l~146功能位点(即Z12识别的位点)。生物学实验证明,TSA1能与TNF-α结合、抑制TNF-α与TNFR的结合、抑制TNF-α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NF-κB的激活,而且TSA1的活性比之前设计的单域抗体有显著提高(中和TNF-α介导的细胞毒实验中,单域抗体PTVH5的IC<,50>值为56.5+3.2μmol/L;TSAl的IC<,50>值为0.098±0.01 μmol/L)。但与S-Remicade(上市抗体Remicade的单链形式)相比,TSA1的活性较弱。 2.从框架的合理选择和拮抗肽的合理定位两方面来优化设计方案,设计虚拟单链抗体构象库,以期筛选得到活性更好的拮抗分子。TSA1与TNF的动态作用模式表明,在与TNF的结合过程中,重链CDR3(HCDR3,即拮抗肽PT4)起着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根据4种拮抗肽活性的差异(PT7>PT4>PT2≈PT3),将其中活性最好的PT7安排在HCDR3的位置,其余三个拮抗肽PT2、PT3、PT4在HCDR1、HCDR2、LCDR3的位置上随机组合。结合七类V<,H>和七类V<,L>框架产生的49种框架组合,利用计算机模建技术,设计人单链抗体构象库,虚拟筛选得到以V<,λ>I与V<,H>5为框架设计的新型单链抗体TSA2(拮抗肽PT2、PT3、PT7分别替换HCDR1、HCDR2、HCDR3,拮抗肽PT4替换LCDR3)。理论分析表明,TSA2在与TNF-α的相互作用区域、结合自由能、分子间氢键等方面均显著优于TSA1。生物学实验证明,与TSA1相比,TSA2的活性显著提高,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而且TSA2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S-Remicade(上市抗体Remicade的单链形式)相接近,达到预期效果。 本论文初步验证了“借助计算机模建,基于人抗体可变区的框架结构和拮抗肽,设计虚拟单链抗体构象库并从中筛选新型拮抗分子”的策略是可行的,从而为人源小分子抗体的制备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