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
【6h】

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

代理获取

摘要

当代文化语境中“物性”压倒“灵性”,“审丑”取代“审美”的趋向已愈演愈烈,特别表现在文艺领域以及社会文化氛围层面。审美心境的提出就是为了要回归美,并借助审美获得幸福感。
   本文通过选取“自然”、“静”、“灵”、“适”、“化”等主体审美心境范畴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中国审美心境历史发展的脉络,厘清范畴内涵,同时兼与其他相关范畴比较,揭示各范畴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探讨其中蕴含着的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心灵境界和修养方法等。主体审美心境范畴的研究,不仅在中国美学和文论范畴研究上有重要意义(因为除个别主体论范畴已有人作过研究外,整体性的理论观照还相当薄弱),而且对西方当代艺术及理论的发展,以及现代人性心灵的建构,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论文共分八个部分,即绪论、第一章总论、第二至六章是范畴分论部分,以及结语。兹将各章安排与主要内容述说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是论述当代文化语境中“物性”压倒“灵性”,“审丑”取代“审美”的趋向,在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氛围层面上的表现,此为审美心境范畴研究的背景与出发点。简略介绍审美心境范畴研究的现状与本文的思路。
   第一章总论审美心境的内涵,逻辑发展与历史转捩点;概括审美心境范畴的总体特征,即主体性、本体性、衍生性,方法与境界的同一,人事与艺事的同一。
   第二章分论“自然”范畴,兼谈“真”、“诚”等范畴。主要论述“自然”范畴美学内涵的历史演进;其中包含的直观体验思维方式;以陶渊明为典范,论述艺术表现与生活方式相统一的“自然”境界。
   第三章论述“静”范畴,兼与“自然”、“悟”范畴的关联。一是从“定”、“观”、“净”、“独”四个逻辑层面分述“静”范畴的审美内涵;二是以王维为个案,讨论“静”在其审美心境与人生境界中的实现;三是探讨东西方审美静观论的叠合与差异。
   第四章论述“灵”范畴,其中涉及与“真”范畴的联系。包括“灵”范畴的巫文化起源,借讨论其子范畴“情灵”、“灵气”、“性灵”等来展现其历史演进的脉络以及美学内涵;在中西比较视野中,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灵感思维与妙悟思维,以及与此相关的学问、天资等重要文论问题;飞动之势(“灵活”、“灵动”范畴)以及抟实成虚(“空灵”范畴)的艺术表现是主体灵心妙运的成果。
   第五章讨论“适”范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主体“适性”为美的美学内涵;二是物我相忘的审美心态,指与物化、心手相应的实践功夫以及忘适之适的心之“化境”;最后通过王绩、钱选等个案,论述中国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与人生境界--在自适之适,生命亲证中追寻并获得幸福愉悦感。
   第六章是“化”范畴。主要讨论主体心灵的幽微精深、穷神知化的“变化”无穷与脱化创新;无迹可求、妙合无垠的“神化”之境;以及直指人心、立人立品的“教化”之旨。“化”范畴的美学意蕴包孕丰富,与诸范畴内涵交叉互摄,体现了其在审美心境范畴群落中的集大成地位。
   结语部分进一步指出,在中西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中国审美心境范畴研究对于当代艺术与生活方式的现实意义,以及中国美学对于世界美学的价值与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