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术共同体中的政治世界——以十九世纪广东“学海堂”为例
【6h】

学术共同体中的政治世界——以十九世纪广东“学海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二、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

三、作为共同体的“学海堂”:集体认同与社会交往

四、汉宋调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五、学术与政治:国家认同、地域意识与政治参与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以十九世纪广东学海堂书院为个案,探讨传统帝制中国地方精英(local elite)的思想文化、集体认同和政治参与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学海堂士人是如何依赖书院“学海堂”,形成“岭南学派”,建构起自身的集体认同、地方意识和各种社会网络,重塑了广东学术文化面貌,并参与到地方政治中去。
  国内对书院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教育、制度史、哲学(或思想史)层面展开的。这些研究间有独到之处,但很少将书院放在周围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士人们的社会、文化、政治活动。本文主张,书院不能仅被视为古代教育科举机构,同时也可以看成士人交往聚集的社会空间。
  考察学海堂士人身份发现,学海堂士人多是来自外地,或其祖父辈移居广州人士。书院学海堂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建构集体认同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基础与空间场域。学海堂士人对经史、地方志的编撰与出版,多种多样的社交、文学创作活动,跨地区的交游与讲学等,建构起自身地域意识与国家认同,并形成了参与政治活动之基础。
  本文还进一步主张,就中国思想史层面而言,以“学海堂”为代表的“岭南学派”建构了区别于江南的“汉宋调和”理论,这种转变不仅与儒学自身知识发展是相关,而且也因应地方社会变迁。它实际上与近代中国思想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早在19世纪中期广东思想中就已经具备了向近代转型的内在因素。本文通过探讨学海堂士人群体的思想文化、集体认同和政治参与,从而可以了解到中国学术内部之张力,又体现出学术与政治之间诸多关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