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蛋白摄入及透析频率对MH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6h】

蛋白摄入及透析频率对MH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写词

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蛋白摄入对MH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透析频率对MH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影响残余肾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残余肾功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营养状态维持、矿物质代谢、激素分泌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逐渐得到重视,但确切的方法并不清楚。在腹膜透析及非透析CKD患者中已有研究证实低蛋白饮食有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没有相关报道。此外,关于血液透析频率是否会影响残余肾功能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蛋白摄入和血液透析治疗初始的频率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
  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我院88名血透患者不同蛋白摄入(<1.0g/kg/d、1.0~1.2 g/kg/d、≥1.2 g/kg/d)与营养代谢、残余肾功能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同样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我院85名血透患者初始治疗6个月中不同透析频率(每周2次或每周3次)对于残余肾功能、透析充分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第三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新入血透患者,分析血透初始治疗一年内透析频率对于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寻找导致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独立预测因子。
  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尿量<200ml/d视为残余肾功能丢失,采用开同饮食计算器计算患者饮食摄入情况,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第一部分研究发现56.8%血透患者的每日蛋白摄入(DPI)在1.0-1.2 g/kg.d之间,其部分营养、生化指标优于低蛋白(<1.0g/kg.d)或高蛋白(>1.2 g/kg.d)摄入组,尽管各组患者残肾丢失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平均残肾丢失的时间在1.0-1.2 g/kg.d DPI组最长(44.73±33.10m),显著高于低蛋白组(15.20±16.74m)和高蛋白组(10.25±13.84m),有统计学差异。
  第二部分研究证实初始透析时每周治疗2次超过6个月的低频治疗组与每周治疗2次不超过6个月或每周3次治疗的常规组相比,在透析充分性、心血管并发症、住院率及生化指标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目前有残余肾功能的患者比例在低频治疗组(4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2%),且无残肾患者残肾丢失的平均时间在低频治疗组也明显延长(37.06±33.18m比23.35±17.69m)。
  第三部分研究显示,在血透治疗初始的第一年中39.58%患者丢失残肾功能,平均丢失时间为7.63±4.51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透析频率(OR7.2,P=0.039)、男性(OR0.08,P=0.018)、透析低血压发生频率(OR2.51,P=0.036)以及URR(OR0.85,P=0.047)是预测残肾功能快速下降的独立因素,而与蛋白摄入、营养代谢、药物应用等其他指标不相关。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血透治疗的第一年中最易丢失残余肾功能,高透析频率、女性、透析低血压是导致残肾功能快速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故选择合适的起始治疗频率可能是保护血透患者残肾功能的关键。每日蛋白摄入1.0-1.2g/kg.d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营养及代谢状态,但对残肾保护无直接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