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疑问不定词极端义的关联论解释
【6h】

疑问不定词极端义的关联论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 任选词语的极量意义

1.1.1 “任何”的任指义和极量义

1.1.2 疑问不定词的任指义和极量义

1.2 疑问不定词极量义的六个问题

1.3 解决问题的理据

1.4 基本观点

1.5 章节安排

2.疑问不定词的研究回顾

2.1 疑问不定词的意义研究

2.2 疑问不定词语的功能研究

2.3 疑问不定词的分布特征研究

2.4 上述观点的评述及启示

2.5 本章小结

3.疑问不定词的语义与极性敏感性特征的关系

3.1 汉语疑问不定词语的隐现性极性特征

3.2 任选词语的极性特征

3.2.1 “任何”不显现极性特征的语境

3.2.2 “任何”显现极性特征的语境

3.3 对任选词语的极性特征的相关研究概述

3.3.1 感应论

3.3.2 梯级颠倒论

3.3.3 语用预设论

3.3.4 下向蕴涵论

3.3.5 扩域论

3.4 疑问不定词任指义和虚指义研究

3.5 疑问不定词的类型与极性分布规律

3.5.1 疑问不定词传统分析

3.5.2 正极性语境中表示虚指意义的疑问不定词

3.6 疑问不定词和“任何”的异同

3.6.1 表任指义时二者的负极性特征

3.6.2 能否与数量短语共现

3.6.3 对全称否定的排他性容忍度

3.7 本章小结

4.疑问不定词的全量义和极量义研究

4.1 “任何”的极量义

4.1.1 对极小量的否定

4.1.2 对极大量的否定

4.1.3 对极大量的肯定

4.1.4 对极小量的肯定

4.2 疑问不定词的全量义

4.2.1 疑问不定词与“都”、“也”共现实现全量义

4.2.2 与“都”、“也”共现的选择性总括义

4.2.3 两种结构下的全量否定在程度上的区别

4.2.4 “都、也”与疑问不定词共现的结构动因

4.3 疑问不定词的极量义

4.3.1 “不管/无论”与+“疑问不定词+都+VP”结构共现

4.3.2 焦点算子“连”无法与“疑问不定词+也+VP”结构共现

4.3.3 “一个+也+VP(否)”与“疑问不定词+都/也+VP”结构比较

4.4 Fauconnier的语用梯级理论对任选词的极量义的解释

4.5 本章小结

5.疑问不定词的极量义形成的关联分析

5.1 任选选域与梯级模型推理

5.1.1 任选词语的任选选项域形成和存在的问题

5.1.2 梯级模型理论

5.2 最佳关联假设与语义外延的缩放

5.3 基于关联理论探索疑问不定词极量义的形成动因

5.3.1 疑问不定词“怎么”的极量义辨析

5.3.2 疑问不定词“谁”的极量义辨析

5.3.3 疑问不定词“什么”的极量义辨析

5.4 概率论对疑问不定词的语义收缩方向的影响

5.4.1 基于事件概率的梯级逻辑

5.4.2 肯定概率极小的事件

5.4.3 否定概率极大的事件

5.4.4 任指词语的语义收缩的原因

5.5 本章小结

6.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汉语疑问不定词语和“任何”的极端义是如何在语境中衍生的,例如,“为了得到你,朕不惜任何代价”中的“任何代价”可以表示最大的或极高的代价,“任凭着我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中的“怎么不好”表示“再不好”、“很不好”。Fauconnier(1975)、Heim(1982)、Haspelmath(1993/1997)、Israel(2011)等皆把英语中的不定词语“any”视为极量词语,认为它指代梯级中极端点(极高或极低值),如“Sam can solve any problem”表示Sam能解决最难的问题,而“Sam cannot solve any problem”表示Sam连最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在汉语中,疑问不定词语和“任何”的语义可与英语的“any”相对应,可用于表示任选意义。结合汉语的实例,本文对Fauconnier等研究者的阐释方法提出置疑,认为梯级意义和任选意义二者不可兼得,梯级意义指代的是梯级中的一个固定的极端位点,而任选意义指代的是集合中的任意一个选项,一个词语本身的意义不可能同时具有这两种意义。然而,上述例句中“any”、“任何”和疑问不定词语表达的梯级义确实是讲话人欲传递的意思。本文运用关联论中的语义收缩原理来解释任选词语的语义定位问题。任选词语本来指代集合中的任一元素,任何一个元素在某个方面都具有和其它元素一样的特点,表示它们的差异性是无关的。Sperber&Wilson(1986/1995)的关联论中的最佳关联原理表明,在言语交际中语义收缩的过程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是听话人根据讲话人的意图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的校准和定位。疑问不定词和“任何”通过与不同语境(否定语境、条件语境、比较语境)的结合,在语境的引导下由任指义通过语义收缩而指向语用梯级中的极点,语义收缩的过程有着程度和方向的不确定性。“任何”和疑问不定词在语用收缩过程是有着明晰的方向性。听话人为了取得最佳关联的语境效果,把集合中的所有成员缩小为某个最佳相关成员。听话人在付出有效推理努力后,启动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定位任选词语的语义内容,取得了充足的语境效果,实现了由任选义向极端义的过渡。
  第一章,绪论,解释“任何”与疑问不定词在感应语境中产生极量义的原因。引出本文需要解决的六个问题。
  第二章,评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疑问不定词的研究。
  第三章,阐释“任何”和汉语疑问不定词的极性敏感特征,并讨论它们的任选义如何演化为梯级义,主要分析疑问不定词的隐形和显性的极性特征,在不同语境下的体现。并综合外国学者对疑问不定词极性特征的研究理论。从而引出观点,疑问不定词的极性特征主要是从其任选意义中衍化出来的。
  第四章,“任何”与“疑问不定词”全称量化义和极端义研究。
  第五章,运用概率、信息量、下向单调等理论、语用关联理论,把任指意义纳入梯级逻辑,构造任选辖域的梯级模型,阐释汉语疑问不定词的极点意义产生动因,语义收缩方向的动因。
  第六章,概述全文内容,总结本文观点,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