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中国复旦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为例
【6h】

中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中国复旦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2.2 中国高校新闻教育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3 研究范畴的界定

4 研究样本与问题

4.1 研究样本

4.2 待研究的问题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分析法

5.2 个案研究法

5.3 比较分析法

6 研究价值及意义

6.1 对新闻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6.2 对高校实施课程改革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复旦大学和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特点

1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特点

1.1 课程设置的发展轨迹:从“专门化”向“通识化”转变

1.2 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2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全面探索

2 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特点

2.1 教育理念:坚持动手实践一百年不变

2.2 教学模式:独创久负盛名的“密苏里方法”

第三章 中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之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

1 培养目标之比较

1.1 初创时期:培养目标均以“重实务”为主

1.2 发展时期:培养目标出现异同

1.3 现状:培养目标各自向多元化发展

2 培养目标比较之思考

2.1 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体现不同的目标价值取向

2.2 对通识教育的定位体现不同的学科功能取向

2.3 培养目标的演变体现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

第四章 中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之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

1 课程结构之比较

1.1 两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结构的特点

1.2 两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结构之异同

2 课程结构比较之思考

2.1 新闻传播学专业应该安排哪些核心课程

2.2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课程结构应如何改革

第五章 中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之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1 课程内容之比较

1.1 两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

1.2 两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内容之差异性分析

2 课程内容比较之思考

2.1 思维训练应融入进课程内容

2.2 师资力量决定课程内容的质量

第六章 完善实践性学科在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1 转变人才理念,变“重技能”为“重思维”

2 调整课程结构,交“专业性”为“融合性”

3 深化课程内容,变“单一化”为“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对大学课程的研究至今仍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弱项。对不同性质的学科来说,其课程设置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对课程的研究,应该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课程设置也在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的影响下不断被调整。中国的新闻教育自创建以来一直以美国为蓝本,发展至今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相比于美国,中国新闻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强调通识教育之后,新闻教育的改革之路就更为艰巨,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
  本文以中国复旦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为样本,对中美两国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对新闻传播学专业、以及具有相同性质的实践性学科的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纵向上梳理复旦大学和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个维度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主要比较两校的培养目标在初创时期、发展时期、当下的不同特点、课程结构的不同特点及异同、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及差异性。
  第二部分,通过比较分析,引发对新闻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方面的思考。对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体现了不同的目标价值取向、学科功能取向和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对课程结构的不同设置,引发了对新闻传播学该设置哪些核心课程,以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改革课程结构的思考。对课程内容的不同安排,强调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师资力量对课程质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从“个别到一般”的跨越,即通过对新闻传播学这一具体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在对相同性质的实践性学科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需要转变以下三个观念:第一,转变人才理念,变“重技能”为“重思维”;第二,调整课程结构,变“专业性”为“融合性”;第三,深化课程内容,变“单一化”为“多样化”。
  本文打破了之前的研究视角,从教育学的角度针对某一具体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研究高校的课程设置改革;同时又贯穿了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丰富了以往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内容;最后,将研究发现上升至实践性学科,期望对诸如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课程设置有所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