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及初步机制探讨
【6h】

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及初步机制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与预后的关联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IMP3促进肺腺癌侵袭能力的初步机制探讨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与肺癌

附录 在读期间奖学金获奖情况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至今发病率仍在持续上涨。在卫生部最新公布的我国第三次死因调查中,肺癌居肿瘤死因首位。根据病理组织学,肺癌主要可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可以分为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近年来,肺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已跃居肺癌四大类型之首,且其异质性强,死亡率较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显得十分亟需。本研究首先就2011年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中,浸润性肺腺癌的五种主要组织学亚型在临床病理学上的意义及预后的差异进行探讨,再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IMP3蛋白在肺腺癌中的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并对IMP3影响肺腺癌侵袭能力的机制做初步探究。本研究共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与预后的关联分析
  目的: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较以往的分类有了较大的改变,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和对预后的指导作用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证实。本研究通过探讨五种主要的浸润性肺腺癌组织学亚型在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为组织学亚型的临床应用意义提供更多证据。
  材料与方法:收集196例本院浸润性肺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术后H&E切片进行复片,使用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对其组织学亚型进行判别,并将组织学亚型与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层分析;筛选术后随访满18个月以上的共96例患者,分析肺腺癌组织学亚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浸润性肺腺癌的五种主要组织学亚型在肿瘤分化程度(P<0.0001)、淋巴结转移(P=0.015)、原发肿瘤状态(P=0.004)及pTNM分期(P=0.001)等临床病理指标中均具有总体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表明,贴壁亚型在这几种临床病理指标中均与其他四种亚型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其主要分布在早期、肿瘤分化较好且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病例中。生存分析显示,与非实体亚型相比,组织学亚型为实体亚型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较短,且多因素分析证实,实体亚型为患者预后差的一项独立影响因素,在无病生存时间中,其风险比为1.220(95%CI,1.053-1.414; P=0.008);在总生存时间中,风险比为1.224(95% CI,1.011-1.482; P=0.038)。
  结论: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中的五种浸润性腺癌亚型在多种临床病理参数间及患者预后中均存在差异,且实体亚型可作为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一项独立影响因素,证实了国际多学科分类在异质性较强的肺腺癌中的临床意义,且为临床判断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 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IMP3蛋白的过表达被认为与恶性肿瘤的组织学高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差相关,但这一研究结果尚未在肺腺癌中被深入探讨。本实验通过检测IMP3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为IMP3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材料与方法:使用第一部分的筛选的肺腺癌术后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其进行IMP3蛋白表达的检测,IMP3蛋白表达的结果分为高(中度阳性/强阳性)、低(阴性/弱阳性)两组,将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层分析,并将前一部分研究的IASLC/ATS/ERS组织学亚型新分类也纳入比较,同时用生存分析研究IMP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
  结果:IMP3蛋白的表达高低在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亚型、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01),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状态中的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MP3蛋白高表达与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较短有关(P<0.05),但多因素分析尚不能支持其作为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IMP3蛋白的高表达更常见于肿瘤组织分化差、实体亚型、有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晚的患者中,显示其与肺腺癌的侵袭性增加有关。生存分析证实其表达高低与肺腺癌患者预后有关联,但作为独立预后因素证据尚不足,提示IMP3蛋白或可作为预测肺腺癌侵袭性及患者预后的一项综合评判指标。
  第三部分 IMP3促进肺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初步机制探讨
  目的:本课题的第二部分结果提示IMP3高表达与肺腺癌的侵袭性增加相关,但其如何促进肺腺癌侵袭的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IMP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间的关系,初步探讨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材料与方法:筛选IMP3表达水平不同的肺腺癌细胞株,利用siRNA和过表达质粒转染肺腺癌细胞,改变IMP3蛋白表达的水平。利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后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IMP3蛋白与EMT相关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变化趋势。
  结果:IMP3蛋白高表达的细胞株中,上皮细胞标记物E-cadherin表达较低,间质细胞标记物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较高;而在IMP3蛋白低表达的细胞株中结果则相反。沉默IMP3基因后,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降低,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过表达IMP3基因后,E-cadherin表达降低,N-cadhenn、Vimentin的表达升高,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亦增加。
  结论:IMP3表达水平的变化与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一致,与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相反,且IMP3的表达可影响肺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即:IMP3可通过EMT途径使肺腺癌的侵袭性增加,为肺腺癌的潜在研究靶点。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IMP3与其它基因如何相互作用以及涉及到的重要分子通路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