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同体、身份认同与归属——西方团体性政治义务理论研究
【6h】

共同体、身份认同与归属——西方团体性政治义务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确定及其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本文论题的论述路径

(一)基础问题(the fundamental problem)

(二)评价问题(the evaluation problem)

(三)证成问题(the justification problem)

四、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政治义务的基础问题

一、道德义务的划分

二、重思制度义务

三、政治义务的特征

(一)服从法律的义务

(二)道德义务

(三)初始义务

(四)独立于内容的义务

四、一种政治义务理论的标准

(一)特殊性标准

(二)广泛性与外在理由标准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数主体义务理论

一、真实契约理论

(一)契约论:特征及其吸引力

(二)真实契约理论的困境

二、复数主体政治义务理论

(一)非自愿主义契约理论

(二)社会群体与复数主体

(三)共同承诺与义务

(四)分析性成员身份论证

三、复数主体理论:批判与回应

(一)自愿主义反驳:个体自主性问题

(二)内在主义反驳:承诺的实质性问题

(三)形式性反驳:循环论证问题

四、重新思考复数主体理论

(一)“全体人群共知”问题

(二)“义务”问题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规范独立性论题的局限性——以德沃金理论为视角

一、自由主义共同体中的政治义务建构

(一)法律的根据与强制力的证成

(二)社会实践与阐释

(三)阐释性态度与真正共同体

二、整体性、共同体与政治合法性

(一)整体性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

(二)拟人化社群、元伦理论辩和实践的社群观

三、一种准自然责任理论

(一)阐释性态度是必要的吗?

(二)社会实践还是整体性?

四、规范独立性论题再思考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身份论题

一、身份论题:社群主义背景

二、身份认同论证:三种路径

(一)霍顿:霍布斯式论证与团体性论证

(二)塔米尔:关联感、归属感与团体性义务

(三)哈迪蒙:现代社会、制度与角色义务

三、身份论题再思考

(一)操纵问题

(二)邪恶群体问题

(三)独立者问题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为团体性政治义务理论辩护——一种可行路径初探

一、理解成员身份

二、基于自我理解的反思可接受性主张

三、理论评估

(一)操纵问题

(二)邪恶群体问题

(三)例外人群问题

四、一种准自愿主义的政治义务理论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团体性义务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学界新兴起的一种政治义务学说。不同于之前流行的同意理论、公平理论和自然责任理论,该学说认为,人们基于其所占据的社会角色就可以负有政治义务。换言之,根据这种主张,政治义务实际上源自于通过地方性社会实践所界定的、政治体中的成员们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政治成员身份。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义务就既不是一种自愿义务,也不是一种自然责任,而是一种介乎于上述二者之间的非自愿义务。建立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本文旨在对团体性义务理论这一新兴的政治义务学说加以系统的剖析。
  大体上,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位具有代表性的团体性义务理论家上,即吉尔伯特、德沃金、霍顿、塔米尔和哈迪蒙。而对他们的具体剖析又主要通过如下三个脉络而展开:参照西蒙斯的经典归纳,吉尔伯特是非自愿主义契约理论的代表人物,德沃金则以地方性社会实践的规范独立性论题为基础提出了最早版本的团体性义务理论,而霍顿、塔米尔和哈迪蒙三位学者则更应该被归入到身份论题的主张者行列中。进而,对于上述五位团体性义务理论家之具体主张的阐述、分析和评价就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认为,目前既有的三种团体性义务理论路径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首先,由于吉尔伯特的非自愿主义契约理论(即她的“复数主体理论”)只能捍卫一种非道德意义上的、基于共同承诺的义务,同时又无法对现实国家中成员们的全体人群共知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这就导致该理论无法证成标准意义上的政治义务;其次,由于德沃金的团体性义务珲论严重依赖于整体性或平等价值本身来证成真正共同体的存在,这就导致其主张无法满足一种成功政治义务理论所必须具备的“特殊性要求”标准,进而,通过德沃金式的路径来证成规范独立性论题的努力必然失败;第三,相比于吉尔伯特和德沃金的尝试,虽然霍顿等人所主张的以身份论题为基础的社群主义政治义务理论更有望证成团体性义务,但由于这些理论均无法对诸如操纵问题、邪恶群体问题和例外人群问题给出圆满的解释,这就导致上述主张也没能成功表明地方性社会实践的规范独立性。
  建立在上述批判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团体性义务理论家(诸如谢弗勒、伦佐等人)的观点,本文捍卫了一种社群主义式的团体性政治义务理论:即通过某种修正版本的身份论题(即“基于自我理解的反思可接受性主张”)来证成规范独立性论题。经由论证,本文认为,这种新路径确实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它可以有效地回应诸如操纵性反驳等问题所提出的挑战。同时,这种理论并不必然与个体的自主性相悖,相反,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准自愿主义”理论,能够在坚持一种“厚”成员身份观念的同时又允许角色占据者对角色加以适当的反思和评价。通过上述分析和建构,本文旨在对传统的制度义务观提出挑战,即制度义务本身不具有道德效力。本文认为,与某些角色或身份相连的制度义务(诸如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以及兄弟姐妹间的义务)的道德约束力无法借助于互动义务理论或外在的道德原则(诸如感恩原则)来加以说明,相反,这些角色本身就具有赋予道德理由的力量——家庭成员身份如此,政治成员身份亦复如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