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MIU模型的国际货币惯性研究
【6h】

基于MIU模型的国际货币惯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本文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主要的货币理论模型

2.2 国际货币惯性的相关理论

2.2.1 货币效用模型的扩展

2.2.2 搜寻模型的扩展

2.2.3 关于国际货币惯性的相关实证分析

3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国际货币惯性

3.1 英镑战胜荷兰盾和法郎

3.2 美元取代英镑

3.3 马克、日元和欧元对美元的挑战

3.4 美元依旧雄霸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

4 基于MIU模型的国际货币惯性模型和数值模拟

4.1 模型构建

4.1.1 模型假设

4.1.2 模型建立

4.1.3 模型形式

4.2 模型求解

4.3 结果分析

4.4 数值模拟

4.5 模型结论

5 美元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的效用贡献系数分析

5.1 估计方法

5.2 数据来源

5.3 γ的估计

5.3.1 根据预期通胀估计

5.3.2 根据汇率变化率估计

5.4 美元份额的数值模拟

6 国际货币惯性的实证分析

6.1 美元实证分析

6.1.1 变量设计

6.1.2 数据来源

6.1.3 实证模型设定

6.1.4 模型估计

6.2 欧元实证分析

6.2.1 变量设定

6.2.2 实证模型

6.2.3 数据的选取及来源

6.2.4 实证分析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本文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国际货币具有惯性的特质,如国际关键货币——美元。美元即使因贬值使得贮藏价值下降,但仍旧可以长期保持其霸主的地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这种惯性的形成以及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以期给人民币国际化在政策上以启示。
  本文针对国际货币的惯性现象,建立MIU的扩展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两种国际货币,分析国际关键货币惯性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理论部分发现国际关键货币的使用份额与其货币效用贡献系数、本国货币名义利率以及对其他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化这三个因素相关。在此基础上,估计出美元的货币效用贡献系数在99%的置信区间下为0.64-0.66(不同估计方法略有差异),同时数值模拟发现美元对主要货币年贬值率在4%-5%时,其份额仍旧可以达到50%以上,即仍能够保持住其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
  在实证方面,本文对美元及欧元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搜集2000年-2012年美元的使用份额、美国国债收益率、美元兑欧元汇率波动率及美国的贸易特化指数等相关季度数据,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美元的份额与汇率波动有负相关关系,与贸易特化指数有正相关关系。实证第二部分对欧盟区非欧元区六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本文的理论结论可以应用到区域性关键货币中,欧元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比例与汇率波动和国债利差呈负相关,与贸易特化指数呈正相关。
  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即使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保持温和的贬值,但由于在交易媒介中更有优势,其国际关键货币的地位还会惯性保持。欧元在区域内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在区域内欧元更具交易媒介的优势,因此能够保持在区域内的优势地位。人民币在国际化政策制定中,应该考虑提升自身的效用贡献额,使世界形成对人民币的长期需求,促使国际化稳步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