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实证研究
【6h】

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外关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

1.2 国内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历史变迁的研究

1.3 国内关于煤炭价格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1.4 国内关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第二章 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2.1 我国煤炭市场运行现状

2.2 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变迁

2.3 我国价格形成机制的定性分析

2.3.1 我国煤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3.2 我国区域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章 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3.1 模型选取

3.2 数据搜集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讨论

4.1 秦皇岛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4.1.1 平稳性检验

4.1.2 协整检验

4.1.3 格兰德因果检验

4.1.4 建立VAR模型

4.1.5 脉冲响应分析

4.1.6 方差分解

4.2 产地、港口、消费地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对比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4 分别以LNP_DT与LNP_GZ为核心建立VAR模型

4.2.5 三地煤炭价格的脉冲响应分析与对比

4.2.6 三地煤炭价格的方差分解分析与对比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模型的结果分析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供给、需求、运输、库存、国际替代能源等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内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并且提出了区域性煤炭市场及其价格机制的存在,并运用VAR模型对上述因素对于消费地、中转地、产地煤炭价格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并进行比较。
  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对秦皇岛煤炭价格冲击的的实证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带动的需求因素对国内煤炭价格波动的贡献率是绝对的,中长期稳定在59%的贡献率;同时煤炭生产成本、煤炭产量、国际煤价、厂商库存对煤价的影响较为次要,分别在短中长期内达到了6%-7%的煤价波动贡献,而煤炭海运价格和电厂煤炭库存的影响则较小,一直在2%以下。
  同时实证结果也验证了区域性煤炭市场的存在:1)在供给和需求端对煤价的冲击和贡献率上,秦皇岛煤炭价格(中转地)>广州港(消费地)>大同煤价(产地);2)国际煤价的冲击与贡献率上,秦皇岛、广州港>大同;3)煤炭开采成本的冲击:大同>秦皇岛、广州;4)电厂库存的冲击:短期内秦皇岛>广州
  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的结果对我国煤炭行业运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把包括加大资源税和环境税的征收力度、采取合适的需求端措施来调整国内能源结构、企业应加大走出去步伐及提升内部经营管理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