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护的责任”与国际人权规范建构
【6h】

“保护的责任”与国际人权规范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图表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评析

一、人权规范化研究

二、人道主义干预研究

三、主权责任论研究

四、“保护的责任”研究

五、小结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难点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从理念到规范:国际人权保护责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际人权保护责任的基本概念与规范基础

一、基本概念:人权保护责任、国际干预与国际规范

二、《联合国宪章》基础上的国际人权保护

第二节 国际人权保护责任的主体与对象

一、国际人权保护的主体

二、国际人权保护的对象

三、人权保护中的责任及互动

第三节 国际人权规范演进的理论分析

一、从人道主义干预到“保护的责任”

二、国际人权规范演进的理论分析

小结

第二章 人道主义干预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异化

第一节 人道主义干预的理论演变与实践争议

一、人道主义干预的理论演变

二、人道主义干预的实践争议

第二节 人道主义干预中的人权保护责任分析

一、强调“干预者的权利”

二、人道主义干预的法律基础分析

第三节 人道主义干预对国际人权规范的影响

一、人道主义干预的现实困境

二、人道主义干预对国际人权规范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保护的责任”与国际人权保护的规范化

第一节 “保护的责任”概念提出的背景

一、人权保护的国际化与规范化

二、人道主义干预面临的困境

三、全球治理呼唤新的国际人权规范

第二节 “保护的责任”规范的演进

一、提出:干预与国家主权国际委员会报告

二、接纳:联合国名人小组报告

三、确认:联合国秘书长《大自由》报告

四、内涵框定:《世界首脑峰会成果文件》

五、从规范走向实践:2005年后“保护的责任”的新发展

第三节 “保护的责任”对国际人权规范的影响

一、“保护的责任”的内涵与特点

二、“保护的责任”与“人道主义干预”的区别

三、“保护的责任”规范传播的动力

四、“保护的责任”对国际人权规范的影响

第四节 从理念到规范:“保护的责任”的共识与争论

一、“保护的责任”的现有共识

二、“保护的责任”面临的困境

小结

第四章 “保护的责任”相关国家实践:案例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国际社会对“保护的责任”的援引

一、界定“保护的责任’’:格鲁吉亚危机和缅甸飓风

二、争论中的“保护的责任”:苏丹达尔富尔问题

第二节 “保护的责任”在利比亚危机中的实践分析

一、联合国对利比亚危机的反应与授权

二、安理会对第1973号决议投票的态度

三、国际社会对1973号决议执行情况的反应

四、安理会援引“保护的责任”的特殊意义

五、“保护的责任”在利比亚危机中的运用评估

六、北约干预行动对“保护的责任”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保护的责任”在叙利亚危机中的应用

一、联合国对叙利亚危机的反应

二、国际社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三、叙利亚危机对“保护的责任”发展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联合国体系下的国际人权规范建构

第一节 联合国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作用与局限

一、联合国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作用

二、联合国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局限

第二节 国际人权规范建构的路径

一、理念框定

二、机制培育

三、能力建设

第三节 国际人权规范发展的动力与趋势

一、规范竞争与国际人权规范的发展

二、“保护中的责任”和“负责任的保护”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建构

第一节 中国对国际人权规范的认知与态度

一、中国对人道主义干预的认知与立场

二、中国对“保护的责任”规范的立场与态度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人权规范的实践分析

一、中国参与国际人权规范的履约实践

二、中国参与国际人权规范的创新实践

第三节 建设性引领:国际人权规范建构的中国角色

一、构建应对国际人权规范更替的战略

二、从参与到引领: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建构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冷战结束后,地区动荡和国内冲突持续不断,如索马里、卢旺达、科索沃、苏丹达尔富尔、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所发生的大规模、系统性的人道主义危机,考验着人类社会的良知。这些人道主义危机不仅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威胁,而且对当前的国际人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社会以“人权保护”为由对冲突国进行干预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常见现象。在此背景下,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口号的人道主义干预在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但人道主义干预始终未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可的人权保护理念。相反,人道主义干预的盛行使国际人权保护呈现出异化趋势,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与批评。随着人权保护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保护的责任”规范开始取代人道主义干预成为国际社会开展国际人权保护行动的一条规范路径,并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推动了国际人权保护的规范化与法制化进程。
  本文以国际规范变迁与国际人权规范建构为分析框架,论证了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在人权保护中承担的责任及其行为互动逻辑,在对人道主义干预进行梳理和批判的基础上,对“保护的责任”规范的产生、演化进程以及对国际人权规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探讨联合国体系下构建具有共识的国际人权规范的路径、机制与前景。
  论文第一部分提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与规范基础。对国际政治、国际法范畴内人权保护的责任、国际规范、国际干预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其中,《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人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构成以下章节分析的规范基础。
  第二章对人道主义干预中国际人权保护的异化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阐述了人道主义干预的理论演变及其实践争议,指出当前国际环境下人道主义干预理念的危害与人权保护责任的缺失,并分析人道主义干预对国际人权规范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对“保护的责任”规范进行重点分析。“保护的责任”作为当今国际人权保护规范化的一种新理念,为未来的国际人权保护提供了一条规范路径。本章讨论了“保护的责任”概念提出的背景、内涵以及演化的进程,对“保护的责任”与人道主义干预进行了区别并探讨了“保护的责任”对国际人权规范发展的影响。本章对“保护的责任”规范的分析为后面构建具有共识的国际人权规范提供了具体的认知框架。
  第四章是对“保护的责任”的案例研究。本文选取了四个案例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责任作进一步分析,探讨“保护的责任”理念如何被联合国、地区国际组织、大国运用于国际人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从而阐释该理念在国际人权保护实践中的适用范围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态度与立场。本文选取了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后国际社会援引“保护的责任”开展国际人权保护的多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厘清“保护的责任”规范演化的逻辑与实践困境。通过探讨2005-2010年该概念初创时期人权保护实践中对“保护的责任”的援引与争议、首次以“保护的责任”为由发动的利比亚军事干预行动以及目前正在持续的叙利亚危机,从而解答以上问题。
  第五章探讨联合国体系下国际人权规范建构的路径与前景。结合案例部分,全面评估当前联合国体系下国际人权保护的功能与作用,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对未来的国际人权规范建构进行重点分析。这部分主要从国际人权保护的议题框定,联合国体系下国际人权保障机制的培育和主权国家与联合国的能力建设三项路径来完善与构建当今的国际人权规范。指出未来国际社会关于人权保护规范的建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社会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国际人权规范建构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后,论文开拓性地探讨了中国在国际人权规范建构中的作用。这部分分析了中国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立场以及如何建设性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参与、创设甚至主导体现中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诉求的国际人权规范进行了有益的探寻和解析。本文认为,国际人权保护的责任化与规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针对成果与挑战并存的国际人权保护现状,国际社会正在重新审视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下主权和人权的关系,逐步完善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人权规范体系,使国际人权标准从规范走向现实与实践,从而推动“人人享有所有人权”美好图景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