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艺术思潮与中国新锐设计师
【6h】

现代艺术思潮与中国新锐设计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一 绪论

1-1 现代艺术思潮

1-2 现代艺术思潮与中国的艺术

1-3 艺术思潮与中国新锐设计师

二 语汇以及研究范围界定

2-1 现代主义

2-1-1 现代主义的定义

2-1-2 现代主义设计师的设计观

2-1-3 现代主义的设计特点

2-2 后现代主义

2-2-1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2-2-2 哈桑的“何为后现代主义”

2-2-3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设计观点

2-3 本文的“现代艺术思潮”

2-3-1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

2-3-2 中国的现代艺术思潮

2-4 新锐设计师的界定

2-4-1“新锐”一词

2-4-3 设计师的独立性与艺术性

2-4-4 文化趋势

2-4-5 审美倾向

2-4-6 何为“中国新锐设计师”

三 现代艺术思潮与中国艺术的关系

3-1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分析比较

3-1-1 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的精神结构

3-1-2 艺术风格的差异

3-1-3 解释与被解释

3-1-4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对照表

3-2 中西现代艺术及艺术思潮的发展

3-2-1 写实主义绘画

3-2-2 中国的观念艺术

3-2-2 中国的行为艺术

3-2-2 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

3-2-4 中西现代艺术时间对照表

3-2-5 中西现代艺术对比研究

四 中国新锐设计师

4-1 关于中国新锐设计师

4-2 中国新锐设计师-时尚设计师

4-2-1 何艳-解构童年记忆

4-2-2 马可-时装达达主义者

4-2-3 王一杨—诚实与思考

4-2-4 张达—简单与复杂

4-2-5 PERK梦想结束了还是梦想

4-3 中国新锐设计师—图形设计师

4-3-1 彭阳军与陈皎皎

4-3-2 北邦

4-3-3 马良

4-3-4 刘欢

4-3-5 陈明芬—PLAYLAB

五 中国新锐设计师与现代艺术思潮及中国社会的相互关系

5-1 现代艺术思潮对设计师的影响

5-1-1 解构主义与极简主义

5-1-2 达达主义

5-1-3 政治元素与波普艺术

5-1-4 行为与装置艺术

5-1-5 超现实主义与荒诞派

5-1-6 后现代精神

5-2 中国新锐设计师与中国社会

5-2-1 社会环境转型的机遇

5-2-2 繁荣的经济成就创造加速度

5-2-3 城市的革命

5-2-4 消费群体的形成和成熟

5-2-5 传媒业的变革和发展

六 结论

6-1 中西现代艺术的关系

6-2 本文的设计师分类

6-3 现代艺术思潮过中国新锐设计师的影响

6-4 中国社会与中国新锐设计师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类参考文献及学位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方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自从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社会的变革进行着自我更新和演绎,与此同时,西方的现代设计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同样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而与之不同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中国的现代设计则呈现出与之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从无到有的激烈转变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中国的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之路只用了短暂的几十年便实现了各种“主义”和“思潮”的三级跳——速度是令人激动的,但内在社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呢?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逐渐繁荣,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商品的繁荣与丰富,随之而来的又是设计行业的发展与逐渐成熟。研究中国的当代设计史就能发现,中国的设计史经历着混合了模仿,复制,沿袭与自我创新的过程,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中西方,古代与现代等各种思潮的复杂影响,中国的设计师们表现出来了各种不同的特质。而在其中,有着一个先锋派的身影:新锐设计师,特别值得关注。他们思想开放,勇于创新,设计作品往往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代表着中国设计的探索与前进方向。中国的新锐设计师们往往集合着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他们站在潮流的最前端,接受着来自与来自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审视与考验,而他们也往往成为了各种矛盾的集中体。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新锐设计师这一现象进行理性的梳理便有其研究的意义:不管这样一股新生力量在未来能否成为经典,对于新生的力量总归需要给于热切的希望,因为创新意味着发展,中国的精神社会需要向前发展!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取理论材料分析,逻辑推理,设计作品分析的方式,并采用对比研究,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现代艺术思潮和中国新锐设计师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的生存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新锐设计师更多地受到了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作品中也往往呈现出类似的艺术风格形式,其中,解构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超现实主义等后现代主义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发现,中国社会的结构调整与条件的变化,也对新锐设计师群体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