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的研究
【6h】

我国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1.2.1 大学城的研究现状

1.2.2 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1.2.3 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

1.2.4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现状

1.2.5 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1.2.6 评价与启示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大学城知识共享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2.1 大学城知识共享

2.1.1 知识的概述

2.1.2 大学城的界定

2.1.3 大学城知识的界定

2.1.3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界定

2.2 国内大学城知识共享现状

2.2.1 南京仙林大学城教学联合体

2.2.2 松江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2.3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分类

2.3.1 大学城传授知识的共享

2.3.2 大学城科研知识的共享

2.4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外因分析

2.4.1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2.4.2 大学城区域集聚的特征

2.5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内因分析

2.5.1 大学城知识资源的特性

2.5.2 大学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5.3 大学城的学科交叉融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大学城知识共享研究

3.1 进化博弈论

3.2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

3.3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模型构建

3.4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模型

3.5 大学城知识共享进化博弈模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假设

4.1 知识的特性

4.1.1 知识的分类

4.1.2 知识的内隐性

4.1.3 共享性与公共性知识

4.1.4 知识的复杂性

4.2 集群因素

4.2.1 地域集聚

4.2.2 集群模式

4.2.3 资源的互补性

4.2.4 集群的共生性

4.2.5 文化相容性或差异性

4.3 制度与机制

4.3.1 信任机制

4.3.2 激励机制

4.3.3 区域(集群)内合作机制

4.3.4 沟通与交流机制

4.3.5 领导力支持的机制

4.3.6 利益分配机制

4.4 实证假设的提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城知识共享绩效的分析与假设

5.1 大学城的知识创新

5.2 大学城的综合实力

5.3 大学城的教育质量

5.3 进一步实证假设提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学城知识共享模型及实证研究

6.1 大学城知识共享假设关系

6.2 构建大学城知识共享模型

6.3 调查问卷设计

6.3.1 问卷第一部分

6.3.2 问卷第二部分

6.3.3 问卷第三部分

6.3.4 问卷第四部分

6.3.5 问卷第五部分

6.4 实证研究的测评模型构建

6.5 问卷的小样本测试

6.5.1 小样本描述

6.5.2 小样本变量测量条款评价值的描述性统计

6.5.3 小样本测量评价方法

6.5.4 小样本分析结果

6.5.5 小样本最终信度分析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7.1 数据分析的基本统计原理简介

7.2 数据收集

7.2.1 大样本的数据收集

7.2.2 大样本调查对象的描述统计

7.2.3 大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3 信度分析结果

7.4 效度分析结果

7.4.1 收敛效度分析结果

7.4.2 区分效度分析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8.1 判断模型拟合优度的统计指标

8.2 研究假设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8.2.1 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假设模型检验(M1)

8.2.2 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假设模型检验(M2)

8.2.3 大学城知识共享假设全模型检验(M3)

8.3 原假设模型的修正

8.3.1 大学城知识共享全假设修正模型(M4)

8.3.2 大学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修正模型(M5)

8.3.3 研究的最终模型

8.4 假设关系的验证结果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结论一

9.1.2 结论二

9.1.3 结论三

9.1.4 结论四

9.1.5 结论五

9.1.6 结论六

9.1.7 结论七

9.2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即大学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计

9.3 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9.3.1 研究的局限

9.3.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学城知识共享调查问卷

附录二:小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知识管理、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理论界热点的前沿研究领域,并将成为21世纪知识社会中的国家、企业和个人经营与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广泛应用,知识密集的大学城同样迫切需要知识管理、知识共享。近几年国内兴建的大学城的实际运作和实践效果并没有体现大学城建设的初衷,特别在资源和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方面与非大学城高校一样没有实质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人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全球性课题,而大学城知识资源共享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本文以国内大学城为研究样本,在现有文献回顾和大学城知识共享进化博弈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城知识共享的绩效进行了研究,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利用SPSS17和LISREL8.70等软件工具,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大学城知识共享的机制提出相关策略。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对大学城及大学城知识共享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大学城知识共享的机理,探讨了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动因,并将大学城知识共享的范畴分为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和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两部分。
   (2)对基于进化博弈论的大学城知识共享进行了讨论,建立大学城知识共享机制的进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其动态进化过程。结果表明大学城各高校在选择知识共享策略时各高校传授知识水平和科研知识水平越高、知识可共享度越大、知识转化收益系数和知识创新产生系数越大、风险系数越小,大学城知识共享策略越向(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均衡策略收敛。
   (3)在现有文献回顾和大学城知识共享进化博弈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大学城知识的特性、大学城集聚因素和大学城制度与机制三个维度,并从大学城知识创新、大学城综合实力和大学城教育质量等三个方面来衡量大学城知识共享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学城知识其享模型的14项假设关系。同时,本文开发了大学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的测量量表,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4)构建了大学城知识共享模型;通过小样本调查检验问卷初稿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剔除相关度较低的测量条款;根据小样本实际调查情况对问卷进行修订得到正式问卷;对大样本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对潜变量因子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数据各测量条款的评价值均能够服从正态分布,数据质量是可以接受的,且具有较高的信度、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5)采用结构方程对大学城知识共享模型的14项假设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对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模型、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模型和大学城知识共享全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和模型检验,并对原假设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假设均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
   (6)总结本文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性成果以及相关的研究局限与不足,提出了大学城知识共享机制设计的相关策略,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将知识管理理论、集群理论引入我国的大学城管理中,构建了大学城知识共享的新的理论视角。(2)将大学城知识的特性、集聚因素、制度与机制以及大学城知识共享绩效引入大学城知识共享模型中,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项假设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3)归纳了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揭示了制度与机制对大学城知识共享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4)验证了大学城知识共享水平对大学城的知识创新、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都有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