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贸易限制效应研究
【6h】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贸易限制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双反”调查贸易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3章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现状、特点及原因

3.1 美国对外“双反”调查的现状分析

3.2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特点

3.3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发展趋势

3.4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原因分析

第4章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贸易限制效应描述性分析

4.1 美国对华“双反”贸易调查效应的描述性分析

4.2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贸易终裁效应的描述性分析

第5章 美国对华“双反”贸易限制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概述

5.2 实证模型和计量方法

5.3 美国对华“双反”调查贸易限制效应的实证检验

第6章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到2013年的41603.1亿美元增长了200多倍,一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我国在享受着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便利与好处的同时,也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救济调查,在众成员国中,美国是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对我国贸易救济调查手段也随之进行了变化。2006年以前,我国遭遇最多的贸易救济调查是其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2006年随着美国打破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法的政策,首次对我国的铜版纸进行了反补贴调查,开创了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补贴与反倾销合并调查的先例后。“双反”调查成为美国对我国进行贸易救济调查的新手段,此后美国频繁的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加大了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力度,截止到2014年7月,美国已对华进行了44起“双反”调查。
  美国对华进行“双反”调查并且征收高额的“双反”税率,限制了我国对美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影响了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内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了影响,同时还影响了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美国对华频繁进行“双反”调查的原因,“双反”调查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如何应对“双反”调查等问题并找到答案就显得及其重要。并且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因此本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双反”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双反”调查产生的四类贸易效应并且建立一个动态博弈模型,着重分析了贸易限制效应。第三部分首先对美国对华发起“双反”调查的发展历程并对截止2014年7月美国对华以及对外所有“双反”案件进行了统计,阐述了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现状并通过对比得出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特点最后对美国对华频繁进行“双反”调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的部分为论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对美国对华从2006年至2013年进行“双反”调查的产品的出口额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遭受“双反”调查的产品大部分都产生了贸易限制效应,但是贸易限制效果的持续性却不同。第五部分选取截止2011年美国对华进行的30起“双反”调查的涉案产品的面板数据对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限制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反”调查不管结果如何都有一个贸易调查效应,减少中国产品的出口,“双反”征收的税率越多,贸易限制效应越大。最后论文根据前面的分析分别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了应对“双反”调查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